浅谈深基坑抗浮锚杆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陈燕辉
[导读] 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深基坑开挖必须考虑底板抗浮问题,未设置抗浮措施或者设置不当将会对基坑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999
        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深基坑开挖必须考虑底板抗浮问题,未设置抗浮措施或者设置不当将会对基坑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抗浮锚杆作为一种新兴的抗浮措施,具有施工方便、灵活性强、经济性强的优点,对改善基坑抗浮具有明显效果。论文结合具体实例,对抗浮锚杆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浮锚杆,深基坑,施工技术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福建平潭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由主楼A座、主楼B座、北侧裙房、西侧裙房及地下室等组成。其中主楼A座、主楼B座均19层,高98.90m;北侧裙房、西侧裙房均6层,高23.40m;地下室为地下3层,深15.60m。场地整平标高±0.00为黄海高程5.00m,场地现地面相对标高约为-4.50m。
        该工程地下室抗浮措施采用永久性抗浮锚杆设计,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665KN。抗浮锚杆成孔直径220mm,锚杆具体长度按实际砂土状、碎块状、中风化提供的拉力值进行组合,锚固长度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①、淤泥夹砂②、含泥中砂②-1、粉质黏土②-2、中砂③、粉质黏土④、含泥中砂⑤、淤泥⑥、全风化花岗岩⑦、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⑧。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局部赋存于含泥中砂、淤泥夹砂(其含水量大,垂向上变化较大,局部为中砂淤泥互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以地面蒸发及渗漏形式排泄,赋存于砂中的孔隙型弱承压水。风化岩层的孔隙~裂隙型弱承压水,其含水性及透水性较差,均为弱透水层,水量较小,动态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邻近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勘察期间场地混合稳定水位标高为-0.64~0.43m,场地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约为2.00m(黄海高程),场地范围内全年地下水位变幅约为1.00m。
        2 施工方法
        2.1测量放孔
        本工程共布置抗浮锚杆为3557根,具体布置情况见“地下室抗拔锚杆平面布置施工图”。根据复核后的控制点,我单位人员根据控制点及《地下室抗浮锚杆平面布置施工图》进行测放。测放务必准确,要求测放过程中作好记录,检查无误。在抗浮锚杆设计范围外应设置固定点,并用红油漆标注清晰,供侧放、恢复、检查孔位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经常进行复测,确保孔位的准确。孔位放测完毕后保证偏差<20㎜。
        2.2成孔、清孔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本工程特点,锚杆成孔选用DSM-5B25钻机,成孔直径为220mm。锚杆具体长度按实际砂土状、碎块状、中风化提供的拉力值进行组合,锚固长度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最小的锚固段长度不得小于3.0m。。在土层中钻进时,使用三翼合金钻头,清水自然造浆钻进。锚杆进入碎块头强风化花岗岩时三翼合金钻头钻进困难时,使用小直径牙轮钻头钻进。局部进入中风花岗岩层,采用潜孔锤钻进。成孔施工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锚杆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钻孔直径不小于220mm。
        (2)钻孔深度应超过设计长度不小于0.5m。
        (3)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2%。
        (4)清孔完成后,应迅速拔出钻杆,安放锚杆杆体。
        (5)钻孔记录应详细、完整,对岩石锚杆应有判层记录,确定入岩深度。
        2.3、锚杆的制作与安装
        (1)每孔锚杆桩采用6根(HRB400)28钢筋;制作前钢筋应平直、除油和除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段钢筋长度允许误差不大于50mm。


        (2)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套筒,每根套筒接头应错开,保证套筒不在同一截面上;
        (3)底板底标高为—15.6,按设计要求,其中3根高出底板底标高1.23米,另3根高出底板底标高0.55米。锚杆钢筋起吊吊筋采用(HRB400)14钢筋,与锚杆主筋搭接焊接长度15d;
        (4)每2米用定位支架隔开,保证钢筋的水泥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5)在定位支架边缘设置二次注浆管(管径为20mm),二次注浆管底端7.0m长范围内向外每隔0.8m打3个(彼此间距50mm,错开)出浆孔(孔径5mm),用橡胶(自行车旧内轮胎缠绕)加铁丝包扎,端部距锚杆底部约300-500mm,管底封口。
        (6)锚杆制作后、应检查杆体的加工质量,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7)插放锚筋时,应防止错筋扭压、弯曲。锚筋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98%,亦不得超深,以免外露长度不足。外孔通过验收后,将组装好的锚杆通过钻机或吊机辅助放入。
        2.4注浆管设置
        (1)一次注浆管(可移动,重复使用)宜放置于杆体中心,随杆体一同放入孔中,注浆管上端要长出主筋顶部30~40cm,方便注浆操作;注浆管下端部距杆体端部宜为50~100mm,防止注浆管钻入锚杆孔底土层使浆液无法流出,影响注浆质量。
        (2)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及端头应密封,保证一次注浆时浆液不进入二次注浆管内。
        2.5注浆
        (1)锚杆一次注浆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12%UEA膨胀剂。
        (2)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
        (3)一次注浆:第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灌浆时插入(可移动)灌浆管,自孔底向外灌注水泥浆(水灰比0.5),随着水泥浆的灌入,应逐步地将灌浆管拔出,但灌浆管管口必须低于浆液面,这样可将孔内的水和空气挤出孔外,以保证锚固体灌浆连续密实。注浆应连续进行,且孔口溢出的浆液浓度与灌入的浆液浓度大致相同,不含气泡时,可停止注浆。第一次注浆初凝前,应清除孔口附近的水泥浆,使一次注浆的浆面至底板底标高。一次注浆压力0.7MPa左右。注浆过程发现浆面下降,应及时补浆。
        灌浆过程中不可提起灌浆管,但要注意灌浆管保持顺畅,以免堵管。注浆的关键是要保证钻孔内锚固段的质量,若因断电或设备故障而导致灌浆中断,这时如果灌浆面已进入钻孔一定深度,可将灌浆管提起进行第二次灌浆。若灌浆面仍在钻孔内,且中断时间较长,则须将锚杆及灌浆管提出拆卸,重新钻孔。
        (4)二次注浆:当第一次注浆结束后12-48h,在预埋的灌浆钢管上进行第二次压力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注浆压力达3.0MPa,关掉注浆阀门,稳压2分钟。采用注浆压力控制。
        (5)灌浆完成后,应将灌浆管、压浆泵、搅拌机等用清水洗净。
        (6)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杆体,也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
        (7)抗拔试验:浆体28天强度应不小于30MPa,待浆体及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拉拔试验。
        2.6、锚杆检验、试验与监测
        锚杆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基本试验,数量不少于5根,用作基本试验的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和工程锚杆相同。基本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相关规定执行。
        锚杆施工完成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锚杆抗浮力验收试验,验收试验锚杆数量为总根数的5%,且不少于6根,锚杆检测极限承载力取1330KN。验收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相关规定执行。
        3 实施效果
        经现场施工及后续监测数据显示,抗浮锚杆施工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