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储海燕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储海燕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各项事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起重机械在其中的应用也日渐频繁,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极大地提升了各项事业的建设效率。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安徽省  230051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各项事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起重机械在其中的应用也日渐频繁,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极大地提升了各项事业的建设效率。然而在起重机械的应用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倘若未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很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基于此,本文对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机械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劳动。在建筑、货运、化工、冶金等行业当中,大型起重机械的应用十分广泛,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但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中漏洞百出,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因素,起重机械事故频发。
        1起重机械事故风险
        1.1重物坠落砸人事故
        在起重作业中,重物坠落是最为常见的伤害事故形式,约占全部起重机械事故的34%,是指机械吊起的重物或者机械吊具本身从高处坠落并砸向地面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事故,这种事故是起重机械致死率最高的事故类型之一,具有高度危害性。造成重物坠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吊装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吊装操作不当,不关注荷载量导致超载等造成吊索或重物坠落砸人;又如,吊索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或者安全装置不足等也是造成坠落的重要原因,较为常见的有钢丝绳折断、吊钩损伤、防脱钩装置缺陷、极限位置限制器失灵等。此外,捆绑吊挂的方法不当,也容易引起重物坠落事故。例如,钢丝绳之间夹角过大而不能保持良好平衡,也容易导致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
        1.2挤压碰撞事故
        挤压碰撞事故是指起重机械运转时,将操作人员挤压到机械当中,或者机械与操作人员发生碰撞。挤压碰撞事故约占起重机械事故总数的30%,该事故的风险非常大,作业人员致死和致残率极高。发生挤压事故的原因,首先是司机操作不当,吊运线路转变过快,导致吊物或者吊具受惯性影响剧烈摆动,进而挤压伤人;其次,作业现场的管理存在疏漏,吊物、吊具等摆放不当,人员的活动范围限制不严,必要的防护措施设置不足等,导致作业人员站位不当,遭受挤压。
        1.3整机倾翻事故风险
        整机倾翻事故风险主要是指起重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整机倾翻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风险。整机倾翻事故风险通常发生在露天作业的时候,特别是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这两种起重机最容易发生整机倾翻事故风险。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所处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比如突然出现的大风,而相关防风锚定装置又未安装或者已失效,那么起重机械设备很可能被大风刮倒而导致人员出现伤亡。二是起重机械由于履带存在运转异常情况或者起重力矩限制失效,进而导致整机倾翻,使得周边人员出现伤亡。三是起重机械作业现场路基较为松软或是存在滑坡等情况,再加之操作人员出现了不当操作,那么起重机械很容易因此而发生整机倾翻,从而导致周边人员出现伤亡。
        1.4人员坠落事故风险
        人员坠落事故风险主要是指起重机械设备的作业人员由于从起重机械上坠落下来而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风险。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存在思想麻痹大意问题,或是存在违章作业的问题,常常由于操作不当以及没有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工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二是安装、维修起重机械的人员在进行安装、维修的过程中由于安装、维修方法不恰当而使得事故发生。三是起重机械的结构设计原本就存在不够合理的情况,比如防护杆高度不够,选用材质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起重机械事故安全管理对策
        2.1健全管理责任体系
        起重机械设备进行作业之前,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起重机械管理责任体系予以健全完善,确保能够借助经过健全完善以后的管理责任体系,来使得起重机械的各项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能够得到切实的有效落实。一旦发生了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那么就可以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他们的相关责任,从而借此来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肩负起自身应当承担的起重机械管理责任,更认真地对待所开展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将各类事故风险事先就扼杀于摇篮之中。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责任体系的完善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根据管理责任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不断加以健全完善,使健全完善后的起重机械管理责任体系得以始终契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切实提高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水平以及质量。
        2.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为更好地防控好起重机械事故风险,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技术培训活动,将起重机械的相关作业人员组织起来参与其中,不断提高他们对于事故风险的认识程度和他们本身的安全技术水平,从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循作业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对从事起重机械的相关作业人员,不管是国家要求取证还是不需要持证操作的,比如安装维修人员、司机、起重司索员、操作指挥员等都要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且有相关培训考核记录。为了使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开展各项工作,除了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现场讲解之外,还可以编制各种设计验算、施工方案等范本文件,以便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方便查阅。
        2.3创新管理方式
        应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起重机械管理当中,以此促进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效的提升。比如,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电子化监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反馈现场信息和设备使用信息,这样可远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停机整改。同时,要建立起重机械动态管理数据库,建立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台账,制定日维护和保养制度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做到设备“以养代修”,严格禁止设备“带病作业”,同时做到一机一档案,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不断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制定及时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2.4加强监管,提高监察力度
        要想提升起重机械操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监管就必须到位。只有对设备的出厂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搞清机械设备的市场流向,才能从源头上规避设备风险。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严格机械制造、安装与维修的市场准入,严格落实生产资质安全认证制度,把好安全质量关;另一方面,应强化现场跟踪检查,以专业化的队伍强化控制力度,及时发现作业风险并要求限期整改,否则要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
        2.5提升人员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要做好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使其充分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从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企业要组织一线员工参与安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各种危险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员工在不知情或不了解的情况下发生不当操作而产生危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起重机械在我国的国民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起重机械安全风险问题,应高度重视,科学制定相关决策,支持市场不断创新,以此提升起重机械市场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最终实现对起重机械安全风险事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宗君.起重机械事故分析与风险控制探讨[J].大众科技,2014,16(06):109-110.
        [2]龚东舫.试论起重机械事故统计分析与风险控制[J].信息化建设,2015(08):339.
        [3]娄益凡,林仁军.起重机械事故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6):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