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周怡伶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周怡伶 郭文瑞 傅菁菁 王涛 岳青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基本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深入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各地相关实践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海绵城市
        前言: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直接关系着给排水工程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相关维护及养护工作也会受到直接影响。为保证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较好服务于城市发展,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基本要点
        1.1基本原则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应遵循一定原则,本文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原则。设计人员需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设计,同时兼顾人口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的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也需要得到重视;第二,实用性原则。在开展规划设计前,实地考察工作必须严格开展,以此了解存在利用价值的地形,科学设计建设计划,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水量的科学预测和评估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保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贡献率;第三,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涉及水源寻找和调度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来说,需按照阶段划分市政给排水工程,预测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前做好对策。此外,城市发展特点和定位、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资源利用状况也需要在设计中得到体现;第四,前瞻性原则。受长期奉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在环境保护层面存在欠缺,环境因此受到严重破坏,由此出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便属于其中代表。因此,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遵循前瞻性原则,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保证设计成果能够更好服务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1.2给排水区域分配要点
        给水区域的分配与划分属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这是由于我国存在分配不均匀的水资源且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因此具体设计需结合城市实际,保证给排水区域的科学合理分配,各区域平衡的保证和水资源的节约将更好实现。具体设计需要综合处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相关的各类因素,如农业、生产、生活,以此开展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此在完成设计路线大致规划的同时对水资源区域进行科学划分。此外,实地考察工作的严格开展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明确各类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即可规避过度开发问题,更为充分、有效调配水资源,始终处于动态调配状态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将顺利建成[2]。
        1.3保证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科学性极为重要,这种科学性的实现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应用各类新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给排水领域,如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变频供水装置,而考虑到用水高峰时的水量需求可能无法由供水系统瞬间满足,城市水厂及水塔的适当扩建也需要得到重视,持续增长的水厂蓄水量将更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第二,雨水系统的科学规划设计。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来说,雨水分流属于其防洪规划的核心,具体设计需要与防洪规划配套,但对于具备一定独立性特征的雨水分流来说,为充分发挥雨水收集系统的配合与辅助作用,具体的规划设计需关注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发生突发排水情况后排水的有效开展也属于设计重点,以此保证城市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能够降到最低。因此,具体设计需基于准确的压力值开展,垂直标高的科学调整也极为关键,否则城市将出现路面积水过多问题;第三,整体管网系统协调。优化组合大型管线系统同样属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重点,具体设计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宏观、综合视角设计管线,分阶段施工也需要同时得到考量,以此随时调整设计,即可为滚动开发的实现提供支持[3]。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实例
        2.1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城市公园改造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该公园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以“源头分散、慢排缓释”为基本理念,通过综合应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渗水铺装实现了更多雨水的收集,同时综合利用给排水设施,市政园林给排水系统得以充分完善,内涝灾害得以实现更好应对,图1为基于海绵城市的案例工程设计理念。
 
                        图 1 设计理念
        2.2具体设计
        案例公园中存在属于多功能水体的水库,标高、常水位分别为13m、18m,周边场地蓄水的最低、最高水位分别为17m、25m,通过计算可确定案例市政园林工程能够满足周边2平方千米的雨水和洪水调蓄需要(50年一遇),同时在雨水净化方面也有着出色表现。具体设计需要通过园林道路工程将河道与海绵花园充分连接,以此打造完善实用的海绵网络。基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的水位,给排水规划设计需充分结合周边实际,具体设置堤堰选择了六个节点开展蓄水,开阔水体得以顺利形成,蓄水和水景规划目标也得以同时形成。市政园林给排水基于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设计规划,考虑到海绵体系中绿地海绵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地形地质条件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植草沟,选取完成园区重要节点后,即可结合海绵设施和水体打造具有特色的海绵花园。园林铺地设计采用透水铺装和主题铺地形式,步行系统完善得以实现,辅以生态规划设计的停车场,嵌草砖铺地面的应用可实现成本节约和生态效益提升。综合分析沿岸的景观特色,将河道划分为旱地、河流、荷花池等多种类型景观,辅以低影响开发技术,即可实现丰富水陆海绵体系景观设计与营造。对于长1.1km的西侧河道来说,生态河槽过水面积、河道滞留过洪面积最小分别为2.0m2、30.6m2,综合考虑生态河道规划形式,为实现自然河流的科学规划设计,采用蜿蜒曲折的设计形式,水源涵养、洪水的破坏能力削弱、良好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提供得以顺利实现。通过在溢流堰中引入缓坡规划形式,原有高差得以充分消除,水流对河床的侵蚀减少与河道防洪能力的提升也顺利实现。
        在案例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给排水规划设计充分贯彻了海绵功能控制目标,具体围绕六方面开展设计:第一,渗。基于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池打造雨水花园,有效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能够集中渗透至地下层;第二,滞。通过地下层实现雨水径流量在短时间内的减少;第三,蓄。将场地内的积水通过地下蓄水池实现收集,收集后的雨水能够实现二次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将顺利实现;第四,净。依托水生植物、生物填料,设置人工过滤池、雨水花园有效净化雨水资源;第五,用。储水和净水基于渗透涵养方式实现,以此在原地完成水资源蓄养;第六,排。对于废水等无用的水,基于溢流口向河流系统排放。基于上述设计,案例工程最终得以较好融入所在城市的整体给排水规划设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有力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基本原则、给排水区域分配要点、保证规划和设计科学性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路径。为更好开展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应用、全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各类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引入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娟娟.探究生态城市背景下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及要点[J].低碳世界,2020,10(03):89-90.
        [2]邱宏俊,孟庆杰.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20(03):98-99.
        [3]王思雯.生态城市背景下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及要点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0):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