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幸福支点——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幸韵儿
[导读]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听课不听学”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方向
        幸韵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 广东省佛山市523808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听课不听学”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方向,但是时代更迭,教育的本质不变,“教书育人”仍然是一切教育的原始起点。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的关键时期,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关注到语文作为一门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能够在引领孩子们进入文学世界的同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德育作为这一起点中的重要课程,应该得到语文学科专业老师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学理论创新提供新的思考,试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制,在获得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幸福感  后疫情时代
        一、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后疫情时代的语文执教者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渗透不够重视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教师的普遍评价体系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方面得不到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因此会默认为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无关联,导致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第二,流于形式和表面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短期内的教育是很难出现惊人的成功,这导致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德育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功夫,这样的教育形式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实,无法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谈不上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第三,德育教育的随意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德育的渗透是较为随性的,缺乏必要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使得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2、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德育渗透的局限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脱离实际,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蕴含着大量可利用的德育素材,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学生需求,德育教育于儿童心理塑造处在分割装置,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于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第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单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实现德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能够对德育效果的影响是最直接,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着重关注孩子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于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以缓解方式方法简单粗糙;第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单一,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少借助多样化的途径去进行德育渗透,尤其是文化环境建设这一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常常被忽略,大部分还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去做文章,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德育渗透的局限性。


        3、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的生情
         后疫情时代后,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需要面对的学生群体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大多数的学校在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课不听学”的学习方式,但是总体效果是不佳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听课质量不佳,这提醒现有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关注到这点,学生对于学习的长期懈怠,是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德育渗透教育的现状之一。此外,大多数孩子经历了在家学习的这种长期注意力分散,应付式的学习,学习自觉性的养成也逐渐变差,这也影响着疫情过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应对之策:锻造执教者专业素养
        1、意识提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是学生综合素养养成的关键。锻造执教者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环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充足的德育意识,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深入研究教材,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特点,捕捉出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将德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2、能力提升
        锻造执教者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专业素养需要执教者在教学中主动寻求多种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德育渗透的教学能力,把握好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和情感融入。语文素养蕴含的“听说读写”四大模块,因此,一方面,执教者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小组合作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参与这一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相处、合作、共赢的德育能力;另一方面,关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阅读技能是小学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知识技能,一篇好文章,能够打开孩子们的眼界,感受善意,这是无形却有能量的德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实际,设置相应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和接纳,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三观。
        3、资源兼容
        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资源兼容。执教者需要延续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德育学习的意境,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感受趣味性教学氛围,更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此外,也要充分借助实际生活实践资源来加强德育的教育,学生的心态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习环境的急剧变化,学科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体验,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在体验中成全自我。
        4、考核评价
        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一个新尝试,就是执教者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构建机制与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从单一的成绩评价反馈,转化为多元化的,多维度的,多因素的评价指标,使得考核评价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全面,这样能够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学习主体对真实体验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结束语:后疫情时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新的幸福支点
        后疫情带给我们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能不能在历史的危机中创造新的生机,也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机会,德育教育在小学的地位与日俱增,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在学校里非常重要的人生引领者,更需要关注到在平凡的课堂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麻建芬.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2(9):159-159.
        [3]李吉银.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00(009):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