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芹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实施具体教育工作时,需要确保能够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综合研究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实施阅读教学时,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保障,进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现代教育工作发展,使其高度满足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首先,语文阅读的主观性较强,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需要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种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阅读,使其在阅读中充分调动个人情感,进而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增强。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确保学生具有较高主体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其具有更高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建良好的条件[1]。其次,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现代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在具体实施阅读教学时,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确保能够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最后教师还需要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合理营造,合理优化阅读氛围,可以实现学生思维广度的有效拓展,如果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轻松状态,则可以对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进而调动学生想象力,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有效的保障,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二、明确学生阅读心理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阅读心里对其阅读过程具有较高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具体实施阅读教学时,需要对学生阅读心理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和学生进行心理互动。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全面把控学生阅读心理,对其进行合理渗透,强化主客体互动,保证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实现学生阅读感知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动机的科学培养,能够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在具体参与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其灵活性,强化学生阅读动机,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高的兴趣[2]。例如在学生阅读阶段,教师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感受与情感。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有效激发,确保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时期对阅读材料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在具体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时,教材文本是由相关教育学家和专家学者共同设计编撰的,再安排课文内容时,会与学生心理特征有效结合,使其课文内容由简及难,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能够对学生逐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其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科学培养。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詹天佑的优秀品质,确保学生对其爱国情怀具有更为深切的认知。
四、创新阅读教育环境
通过相关教学实践发现,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学生个体,教师在具体落实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确保其教学方法的公开性与平等性。首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对自身语言加强重视,确保能够和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的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其次,教师在开展具体教育工作时,需要合理优化自己的心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确保能够和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交流,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放松身心,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和学习[3]。最后在完成课堂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赞扬,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高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其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优化,进而确保能够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有效的保障。
五、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渗透心理教育时,需要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材文本进行心理教育的合理渗透,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打开心扉。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学环境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融合心理教育,需要进行良好课堂环境的合理营造,保证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其充分表达个人情感。所以,教师在具体参与教学活动时,需要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合理优化教学语言,确保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保证学生能够对个人想法进行更为真切的表达。如果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则需要及时开展心理教育。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掌握心理学知识,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4]。与此同时,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保障,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具体实施教育工作时,还需要适当开展心理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合理补充,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合理融入阅读氛围,进而确保学生能够直接切入课文主题,对其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教师需要有机整合心理教育和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进而对其思想情操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
六、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通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阅读心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阅读教育环境,科学创设教学情境,能够确保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保障,使其在阅读中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其教学活动能够高度实现预期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华传奇, 2019(8):171-171.
[2] 王仁君, 赵红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13):91.
[3] 范令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2):62.
[4] 宋泽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赤子, 2020, 000(0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