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干预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郭小芳 李婷 王婷
[导读] 目的是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对于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产生概率的效果。
        郭小芳 李婷 王婷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3
        【摘要】目的是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对于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产生概率的效果。方法是选择我病区收治的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本方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系统化护理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回血堵塞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是在观察组中,发生回血堵塞的概率是44.00%,显著比对照组(76.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概率是100%,显著比对照组(9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能够保持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回血堵塞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


        在临床中,静脉留置针有这广泛的应用,能够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减缓穿刺的速度,保护患者静脉,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的效率,在医院中临床中有着普遍的应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留置针可能因为很多因素造成回血堵管,减少了留置时间,提高了护理的难度。护理干预能够系统的分析护理中的任务,有效控制护理细节,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水平。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效果,本研究主要是选择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和对比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回血堵塞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选择了我病区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在本调查研究中,均采用22GY型静脉留置针,同时,护理工作者按照患者血管条件等等选择医用透明敷贴,在肤明膜外层,缠绕一层卷胶纸,避免手术原因或者是患者外力造成的针头脱落,在完成输液之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封管,护理工作者对肤明膜进行每天的更换,并且选择75%酒精进行周围的消毒。两组患者都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平复患者的焦虑情绪。在观察组患者中,除了采用以上的护理对策,还包括:(1)保持输液器和输液泵有效的连接,确保稳定的滴注速度,如果其中有空瓶、气泡和堵塞问题,输液泵及时报警,同时让护理人员进行处理。(2)不但需要应用肤明膜固定,同时需要使用3M自粘弹力绷带加固,选择30cm左右的弹力绷带,在1/3位置处,做一个能够套入拇指的小孔,将拇指固定,粘在肤明膜上,同时以顺时针方法转动方式,在手背上绕一圈半,把尾端粘合,从而固定留置针。(3)护理人员要及时监测输液,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是其他症状造成回血或者扯断留置针,哎。必须要及时处理。
         1.3评价标准
        对静脉留置针进行的回血堵管评价为:(1)延长管中出现血液,就是回血;(2)输液不滴可能因为回血血液凝固,出现堵塞,需要接输液器进行回抽,查看是否回血,同时推生理盐水,试看有无受阻,如果上述情况都有,要更换留置针;(3)要将管道折叠导致的堵管问题排除。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4)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包含三个层面: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是使用SPSS22.0进行,利用均数±方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利用进行检验,如果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对比分析
        根据对比可知,在观察组中,发生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针能够防止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的血管进行保护,促进用药和抢救,避免组织压力升高造成的静脉压力提高。然而,留置针管腔可能出现血液反流问题,降低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的时间,甚至可能出现血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留置针并发症包含了液体外渗、回血和静脉炎等等,只有通过精细化的护理操作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静脉治疗操作规范中要求,可以保留留置针在72小时到96小时,然而在临床中很难实现。同时可能因为脱管和堵管的问题,降低留置针留置的时间,让患者的痛苦不断增加。同时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自身的行动等等都可能增加肢体活动力度,导致输液管位置变动。如果患者在侧俯卧位时,给留置针穿刺带来很大的压力,让液体很难通畅的留到患者的身体内,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导致患者血液凝结,堵塞留置针。
        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及时分析造成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的一些原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本研究中,对患者的输液进行了密切的监测,保证每个步骤都认真操作,让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状态,防止了护理人员出现的护理失误,同时能够避免不规范的护理造成的留置针回血堵塞,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水平。
        在本研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可知,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观察组中,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回血堵塞率,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概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防止医患纠纷问题。
        综上所述,在临床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回血堵塞概率,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郭彩霞,姜珊,魏春艳,刘聪.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9).
[2]临床路径护理对留置针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研究[J].王芳.医药前沿.2019(27).
[3]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效果[J].李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1).
[4]胡新玲.基于PDCA模式的QCC活动对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874-28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