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蒋希旺
[导读] 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选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的疗效。
        蒋希旺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选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的疗效。方法:对2019.01-2020.01之间神经内科治疗护理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分析。采取随机的方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做分组处理,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组,各40例患者)。分组护理过程中,常规组患者选择使用基础护理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治疗,则观察组患者选择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治疗。护理工作结束之后,以组为单位,对其CNS及健康知识评分做比对分析。结果:开展护理工作之前,观察组、常规组患者的CNS及健康知识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分组护理结束之后,常规组患者的CNS得分为(17.46±2.46)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数为(60.63±3.14)分,观察组患者CNS得分为(12.16±3.16)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数为(92.67±2.49)分,P<0.05。结论:脑卒中选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能使自身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加强对病情的了解和认知。医护人员应对这一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方法
        在神经内科纸张,脑卒只是高发病症。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速度加快,神经内科病症发病机率呈上升趋势发展。因神经内科病症存在多样化特点,且病情十分危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其生活质量存在着不利影响[1]。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指的是开展计划性、组织性的护理工作,从而提升其对病情的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为了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将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开展此次分组护理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对2019.01-2020.0.1之间神经内科治疗护理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分析。对参与研究的80例患进行分组处理,均等分成不同组别(观察组40例患者、常规组40例患者)。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观察组年龄51-74岁、常规组年龄52-73岁,年龄均值分别为(61.42±3.58)岁、(63.24±3.18)岁,P>0.05,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说法。
1.2方法
        科室内以分组工作内容的依据,创建成立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组。科室内护士长担任护理组的组长,由组长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组内成员,在护士长的引导和带领之下,组内成员应该对患者病情变化及发展情况进行熟悉掌握,在此同时。应该定期向患者和家属开展病情健康知识宣讲。
        在两组患者分组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创立护理小组:神经内科创立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小组,组内由护士长领导,小组成员均为在护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的指导和带领下,熟悉患者病情发展,与此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传。(2)教育方式:医护人员应该计划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发展以及注意情况,
        护理期间,组内成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内容为如下几项:(1)成立医护小组:科室内创设成立规范化健康教育工作组。在组长的带领之下。挑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组员。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熟悉掌握。同时,开展健康宣讲工作。(2)教育方法:组内成员遵循计划性原则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病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发展,掌握护理期间注意事项。在开展个体化教育过程中,应该将患者健康情况以及文化水平作为依据,明确针对性教育方法和内容,使患者通过分组护理之后,能够对自身病情发展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行明确。规范化教育指的是在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该使患者掌握锻炼方式方法,组内护士应该为患者做好示范工作,确保其对康复要领全面掌握。此外,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开展随机性教育,在此期间,帮助患者和家属解答与病情相关的疑惑与问题。在护理期间,相关人员应注意,护理态度应亲切、和蔼,以此创建良好医患关系,用朋友的身份与患者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促进其病情康复。(3)心理教育:因脑卒中患者内心十分敏感,因此,科室的医护人员护理态度应该做到友好亲切,有助于患者消除内心的消极情绪。此外,
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医护提问其有关知识,引导患者自主倾诉不适之处,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状况,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对其各项变化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主要内容包括病情发展以及患者内心情绪变化,如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患者过于担忧顾虑,此时,医护应以其心理状态为依据开展疏导工作,当患者病情稳定或者是有所好转之后开展治疗工作。此外,在治疗之后,患者病情有所恢复,医护应向其说明治疗成功,避免其出现负面心理。(4)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内容是和神经内科脑卒中病症相关的护理知识,举例来说,预防措施和病情影响因素。同时,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共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病情护理方案的制定以及护理方案的调整。此外,组内医护应帮助患者解答内心病情疑惑,在患者出院之后定期对方,对其病情康复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奠定后续治疗基础。
1.3观察指标
        选择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NS)检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选择使用我科室编制的健康知识评分量表检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4统计方法
        选择使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分组数据作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分组计量资料,t检验;采用百分比描述患者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情况下,组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说法。
2结果
2.1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对分析
        开展护理工作之前,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分数分别为(60.24±3.16)分、(60.63±3.14)分,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说法,P>0.05;开展护理工作之后,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分数分别为(60.63±3.14)分、(92.67±2.49)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与常规组患者作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两组患者之间详细数据差异见表1

3、讨论
        在神经内科中,老年患者发病机率较高,较为常见的病症有脑血管病症、癫痫、脑部肿瘤、脑部痴呆、抽动症以及脑卒中等,脑卒中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情,该病能够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患病之后患者应该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增进疾病认知[2]。选择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分组护理工作,能够加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认知,创建良好医护关系,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3]。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找寻最佳护理方式方法,本文选取了80例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常规组患者选择使用基础护理。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前,常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说法;护理后,与常规组患者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优势十分显著。由此可知,给予脑卒中患者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医护人员能够以患者情绪变化作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疏导,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规范化健康护理应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雅鑫,陈峰,许冬华,汤武装.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01):81-88.
[2]黄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4):527-529.
[3]何晴,许波,陈富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联合模式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2021,21(03):451-452+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