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丁继莲
[导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自主阅读,指的是学生进行读书完全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自己主动想去学习。学生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会更加轻松和愉快,形成具有自身阅读特色的阅读感悟。学生学习活动是自主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提高自我意识。

丁继莲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  重庆  400041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自主阅读,指的是学生进行读书完全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自己主动想去学习。学生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会更加轻松和愉快,形成具有自身阅读特色的阅读感悟。学生学习活动是自主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提高自我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49-01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课堂目标被设立。而自主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更喜欢去读一些文学作品。只有学生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习惯,才会在语文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仅仅依靠教师推动着学生向前走,是收不到理想效果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攀登语文的知识巅峰。
        一、设计自主阅读活动,激活语文阅读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做笔记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虽然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但是在做题时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更不知道从何处答题,不能够领悟文章中的作者情感。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知识理解的情况和表现为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设计自主阅读活动。学生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喜欢有活力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把具有一定特色的阅读文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课堂变成一个演出活动,鼓励一些表演能力和模仿能力强的学生上台表演,将枯燥乏味的讲解变成电视剧,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受童话的魅力,理解文章蕴藏的内涵。随着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课堂氛围逐渐升温,
        二、创设自主问题情境,激发自主阅读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十分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地设定悬念、提出问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许多的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喜欢,特别是一些小说题材的文章,教师如果再为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中,再加上教师恰当的提问,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肯定会陷入其中,再与其他学生讨论、优化,得到相对完美的答案,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自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自主地去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新课导入阶段,提出如下问题,设置悬念:课文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的语气相同吗?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认为愚公的妻子始终赞同愚公的做法?其他的家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赞同观点的?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持有怀疑的态度去探究文章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可以收到更好的理解效果和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导向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文章有认真阅读的需求。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每一个人在阅读同一段文字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耐心不足,没能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去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没能做到循循善诱。高尔基曾说过,“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一样”。学生一旦对阅读提起了兴趣,阅读质量也会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既可能如出一辙,又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别具一格的理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个性化阅读。比如在教学《伤仲永》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一个疑惑:在今后的成才道路上,大家认为后天的教育重要,还是先天的天赋更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创设问题情境,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讨论,由于和生活现实非常接近甚至许多学生也曾经就这一问题产生过疑虑,因此,讨论特别激烈,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一些名人,他们虽然没有走完学习之路,但是却创作出了著作,这些都表明了天赋的重要性!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自身后天的努力更重要,即使是天才如果后天教育跟不上,也是徒劳。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教师要进行予以表扬,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多元化,使学生的发言更加独树一帜,具有个性。
        四、采取多元阅读的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采取多元的阅读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教材中的白纸黑字,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之路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阅读内容繁杂难懂、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借助多媒体设备,采取多元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屈原(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队,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意义,推动学生深入地阅读剧本的背景资料,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再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感受史铁生瘫痪后的心境,了解"母亲"隐瞒自己身患绝症,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母亲悄悄"躲""来"的背景以及劝慰儿子的细节安排,体会课文歌颂母爱的无私、伟大,收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把阅读文和习作之间更好的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学完本课后,在课堂开展"我与妈妈""我与爸爸"的拓展练习,不仅仅让学生由课文的学习延伸到习作,还能使学生加深对家庭、亲情、人生关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感悟既拓展了文本的意境,又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开展这样的自主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总起来说,学生的自主阅读是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与措施,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以生为本,引导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之路点上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单吉轩.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32).
[2]殷爱民.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17(3).
[3]蔡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