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薛彩宁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缩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素质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应用角度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薛彩宁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一小学  718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缩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素质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应用角度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52-01

        引言
        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守,才能有所成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数学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一定能够提高数学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王国的奥秘奠定基础。
        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教育现状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以分数为评判的标准,这种评判的方式方法缺乏科学依据,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上级考核一个学校,把学生的分数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基础教育,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考核也有负面影响,学校在评价一个教师的时候,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学生的层面上讲,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充足,他们没有养成一个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想意识,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积极培养。因此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从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目标,这是因为整个社会对教育行业的认识都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存在一定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真正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缺乏对于应用能力的运用。而且教师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让数学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小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入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应用实验,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入数学实验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小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还不够强,如果不能够科学有效地处置课堂教学和实验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本末倒置,冲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的时候为了证明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实验得到有效的数据结果。比如说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自始至终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因为在计算的过程当中,要用加减乘除的综合计算能力,甚至简便的各种运算法则,提高计算效率。有的时候加上括号,使四则运算变得越来越复杂,运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往往在开始计算的时候就陷入困境,导致了运算错误。所以适当地使用计算工具,验证笔算是否正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错误,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培养他们的各种计算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数学的身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我们要将数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化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以及应用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元角分”的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就可以模拟货物交易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交易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准备好面值为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两元的人民币。每个饰演顾客的学生都会分到总面值为5元的纸币,然后学生通过同样的钱来购买货物,看谁买的东西最多最好。通过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买了哪几种商品,分别用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并且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工具。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更要让学生掌握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探析[J].天津教育,2021(11): 28-30.
[2]杜景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A].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3]姜建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探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