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刘承毅
[导读]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近几年,文言文开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在这种情况开设文言文课程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刘承毅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花秋镇克勤小学  563214
【摘要】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近几年,文言文开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在这种情况开设文言文课程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50-01

        一、当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解读不当,研究尚浅
        此类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当,二是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尚浅。关于前者,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均做出了具体要求,但只提出“诵读”和“体味”,并未要求“掌握”,可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却把大多数时间放在对字、词、句的解读上。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老师不能够用通俗的话语去解释文言文的含义,他们恐怕很难理解内容的含义,可是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能解释字、词、句的意思上就显得不合适了,这样的要求是比较过分的。关于后者,虽然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上学期间也曾很努力地研究过文言文,但成为老师后,很少会遇到讲授文言文的情况,文言文也是近几年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如果不去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当前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很难能够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法选择,忽视差异
        此类问题几乎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有不少老师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但认识程度不深,加之受众多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很难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但这种紧密更多会被隐藏在具体内容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去挖掘内容的价值与内涵,便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苦恼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过大,很难通过一种方式来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那些文言文不好的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便会逐渐降低。
        (三)死记硬背,单纯应试
        死记硬背与单纯应试两者本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因为在教学层面上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而文言文又是考试必考科目,在兴趣不浓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至少不会让文言文扯后腿,学生便会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按照正常逻辑,记忆新知识必须首先理解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甚至是在应用的基础上去实现有效记忆,否则即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即便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那么那些被“记忆”在脑子的内容也会随考试的结束而逐渐消失掉。
        (四)畏惧心理,尚难克服
        带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去学习文言文,这几乎是每一位学生都经过的一种体验。直接原因是,文言文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学法,都与现代文有很大不同;根本原因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能找到一个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内容的方法。


面对陌生的文字表达方式与句子结构,学生不仅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每读错一个字、理解错一个词语和句子、使用错一种表达方式,以及答不出来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久而久之,他们便心生胆怯,产生畏惧心理。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正确解读,扎实钻研
        “正确解读”,即正确理解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只是让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章风格与类型,让他们熟悉文言文的结构,从而给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扎实钻研”,即要求老师能够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仔细研究,对每一个篇目都能融会贯通,并能够将这些内容与现代生活元素联系在一起,从而挖掘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选择教法,因人而异
        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即从译文出发来进行教学。首先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然后引入相应内容情境,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去进行学习。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文言文二则》里的“伯牙鼓琴”: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这段内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懂,然后再把一些古今相差较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筛选出来进行一一映射,重点去体会其中内涵。
        (三)有效朗读,培养语感
        到目前为止,这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死记硬背问题的方法,当然,该方法未必能够产生同等的应试效果,但既然新课标并未要求学生一定掌握哪些文言文知识与应用技能,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通过反复的、多样化的朗读及诵读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给后续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激趣导读,培养兴趣
        刚开始基础文言文,学生一定会有一种兴奋心理,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会因为学习文言文困难而逐渐失去兴趣,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丧失掉学习自信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是需要从激趣入手,比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老师在教学正式开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内容要与文言文内容一致,必要时还可以引入具体场景。当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深刻了解后,再去学习“伯牙鼓琴”,便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论述,意在提升文章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将问题一一列出,只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关于问题的解决策略,本文只是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黄雪梅.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故事”还原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1):48-50.
[2]王辉.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寻[J].启迪与智慧(中),2021(0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