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医学科实施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间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患者。纳入病例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探究组(n=41)、参照组(n=41)。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探究组患者开展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SAS评分、NRS评分、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干预后患者SAS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QO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康复医学科实施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医学科;舒适护理;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康复医学是临床新兴学科,主要是以促进患者康复为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功能障碍,重建或弥补患者功能缺失,提高或改善患者身心功能的医学学科。但大部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担心恢复效果、疾病复发、医疗费用等,往往心理负担较重,易由于多方面不适而引起相关并发症,对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必要。伴随现阶段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康复医学科护理的要求往往不满足于简单的技术操作,还更加重视患者生理、心理逐渐适应康复治疗,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身体功能[1]。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医学科实施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护理效果的作用,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间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患者。入选对象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41例被纳入参照组,另41例被纳入探究组。参照组中20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龄最高74周岁,最低43周岁,年龄跨度计算后为(57.16±2.67)周岁;8例脑卒中康复,1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康复,11例颈椎康复,5例腰椎手术后康复。探究组中19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年龄最高73周岁,最低44周岁,年龄跨度计算后为(57.24±2.68)周岁;7例脑卒中康复,1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康复,12例颈椎康复,4例腰椎手术后康复。2组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经统计学检验后呈现P>0.05,提示均衡可比。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干预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有效护理。
将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作为探究组干预措施:①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安静、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期消毒通风,摆放绿色植物,播放优美、轻柔的音乐,改善患者心情。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等,减轻体位压迫情况,避免长时间压迫引发疼痛或压疮等并发症。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患者,予以鼻饲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于食欲不振、进食困难患者,予以半流质饮食,保证少食多餐,已补充足量营养;对于正常饮食患者,予以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鼓励患者摄入优质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③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同房病友等,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以免出现紧张、焦虑、陌生感等,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前评估患者实际心理状态水平,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实时动态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水平,避免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通过深呼吸、音乐疗法等方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保证顺利开展康复治疗。完成康复治疗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予以患者肯定和鼓励,告知患者治疗非常成功,减轻患者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从患者焦虑情绪、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①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②使用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得分0-10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③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评分量表(QLQ)评价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本次调研内价值调查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对比检验,护理效果用(±S)表示,实施t检验,结果呈现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形成。
2结果
2组干预前SAS评分、NRS评分、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干预后患者SAS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QOL评分高于参照组,数据经检验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png)
3讨论
康复医学是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提供保障的医学重要分支。主要负责外伤或疾病导致患者患者功能性障碍的后续康复治疗,对于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指标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但患者在康复医学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康复训练时间较长,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引发系列并发症,对患者满意度、舒适度造成不利影响。为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重视并做好相关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综合性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疾病及相关治疗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充分尊重患者,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维持稳定、平和的心理状况。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患者体位、饮食等舒适护理,保证充分满足患者营养状况,切实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综合疗效。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2]。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2组干预前SAS评分、NRS评分、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干预后患者SAS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QOL评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受,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国荣.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康复医学中护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刊,2020,55(4):458-459.
[2]钟春花.舒适护理在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20,7(1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