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防控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杜春枝,戚丹丹,徐坚
[导读] 目的:分析将护理质量控制应用到供应室中对防控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作用。
        杜春枝,戚丹丹,徐坚
        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 邻水 638500
        [摘要]目的:分析将护理质量控制应用到供应室中对防控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1例患者作为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201例患者作为实施前(常规管理)。观察实施前后院内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结果: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对防控院内感染,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供应室为医院一个后勤部门,医院使用的无菌用品都是来自于该科室,该科室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回收医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皿和物品。在临床护理与治疗两项工作中,无菌操作是必须遵循的操作原则,其目的是为将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降低[1]。同时,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不但会影响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工作质量,而只有保障供应室的灭菌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后,才可发放至临床科室,因此,在对供应室管理中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降低院内的感染率回。鉴于此,本研究以402例患者及5名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供应室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于2020年5月~2020年12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共201例,男性101例、女性100例,年龄18~ 75岁,平均年龄(46.5+9.5)岁。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供应室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共201例,男性99例、女性102例,年龄18~ 76岁,平均年龄(47.0 +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5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也参与本次研究,这5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2.5 +3.2)岁,两个阶段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为同一批。
        1.2方法实施前: 常规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防控: (1)定期为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强化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定期组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知识培训、讲座,在培训过程中应,让护理人员了解只有确保供应室灭菌合格率是百分之百才能发放给各个临床科室,使护理人员树立零瑕疵的观念[2]。并为护理人员讲解关于消毒的知识,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无菌观念得到增强,从而使其可以将供应室消毒工作顺利完成。在为护理人员培训过程中应以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并提升护理人员各个科室协调沟通能力,告知护理人员如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改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2) 做好各区域管理:①清洁区管理: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分为四区,各区域标志明显[3]。各区域之间舍友实际屏障以及洁、污物品传递通道,设有人员出人缓冲区。工作流程路线图为单项流程布置,不交叉、不逆流,确保污区内设施按照污染程度放置;②物品管理:设备以及配置根据实际需求配备,耗材物品质量管理符合相关规定。设立专人负责包装、清洗、检测,确保各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详细记录。对贵重仪器做好使用记录,定时检查、维修,维修人员填写表单并签字。各工作间物品分类,放置有序,保持整洁。③无菌区域管理:无菌物品放置在高于地面≥20cm,离天花板≥50em,离墙≥5em的无菌物品储存架上,有明显比标记,无过期、破损以及霉变情况。工作人员对无菌物品接触时,需洗手,发放时,需确认物品的有效性,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灭菌物品表示清晰,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实施发放。
        1.3观察指标 ①院内感染情况:统计院内感染情况,统计内容包括器械未彻底消毒、灭菌不规范。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1总例数*100%。②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其内容包含安全管理、包装区管理、无菌区管理、污染区管理、物品管理。每项满分是100分,最终得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版本为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院内感染情况等计数资料以表示,对两组差距x2检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等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对两组差距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差异明显。
        2结果
        2.1比较实施前后院内感染情况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0%,明显低于实施前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 实施前后院内感染情况[n (%)]

2.2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实施后护理人 员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比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护理人 员工作质量[(x士s)分]

        3讨论
        供应室为医院的--个后勤部门,临床科室所用的各种无菌器械都是在该部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患者是这些器械的直接接触者,器械灭菌是否符合要求,对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供应室的各个工作环节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有,同时也影响着院内感染情况[4]。所以,医院应该对供应室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从而帮助医院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
        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可以确保供应室所送出的灭菌包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符,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吴章树”[5]指出医院设立供应室的目的是,①按照临床需要,进行器械包、治疗包等各种无菌包的制作消毒灭菌;②每天按时下收下放各科室污染器械,为临床医护人员供应无菌物品。供应室内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为了提升灭菌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供应室内的水源供应应确保是无菌蒸馏水,水龙头全自动控制,出水口可无缝对接消毒设备。以往在针对医院内感染中,--般是通过药敏试验与致病微生物培养进行判断。护理质量控制是一种新型的供应室管理方法,为提升护理质量,供应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创建岗位责任制,确保供应室工作的规范性,每个护理人员都应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开展相关工作;②护理人员应消毒前器械打包工作做好,在对裹包检查后确保合格后才能可灭菌处理[5]。③针对每个区域都应做好管理工作,应定期为护理人员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从而对降低院内感染。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成相关工作后对器械进行手工清洗,对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问。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了,在供应室内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对防控院内感染、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供应室内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可防控院内感染、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海林.浅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42) 162- 162.
[2]段春莲.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2): 1686-1687.
[3]汪强.供应室护理质控管理对防控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2): 12258-12258.
[4]马凤芝.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7(12): 179,182.
[5]吴章树.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0): 168- 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