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林英红
[导读] 鉴于新时期未成年儿童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作为辅助内容应用于语言课程很有必要
        林英红
        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关塘小学  537034
        摘要:鉴于新时期未成年儿童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作为辅助内容应用于语言课程很有必要。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认知中得到广泛认可,少年儿童在周围人的交流中耳濡目染,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也需要通过语言课程来教授。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情感氛围、促进知识创新、学习艺术知识、开展课外活动等,加强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日常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学会欣赏具有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语文作品,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初步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心。小学生能否有意识地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于能否有意识地感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界限,能否形成正确评价自身文化水平的能力,能否积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文化。这些标准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关系最为密切,是心理和情感的生动体现,是对人类个体自身文化归属的深刻理解,即认可什么样的文化体系,有意识地涉及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
        (二)促进小学生认知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小学生认知的形成要经历同化和适应两个阶段。同化是将外语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为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外部要求的活动的过程。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语言表达教学相结合,也给学生带来了亲切的归属感,使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语境和语言理解自己的日常交往事务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1]。
        (三)丰富学习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大众心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文化共情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成就、文字和艺术是我们光辉历史的见证。教师要有信心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具有传统文化价值艺术作品的欣赏作用。良好的情境对引起学生优质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历史、传说、典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明确善恶。这些故事具有良好的吸引力,也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有利于向学生彰显传统礼仪道德思想[2]。

在五年级教材中有一些历史典故和成语被分解或结合成了某些课文,比如《将相和》为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和负荆请罪的组合,反映了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关系史。文中对蔺相如的胸怀大度、顾全大局等优秀品质和廉颇的知错能改的优秀精神进行了讲述,教师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传统道德的呈现就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来组织,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体验丰富的课堂。
        (二)探究知识,优化教学环节设置。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和审美艺术情绪形成的重要过程,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教学方法的作用,重视在学生实践中完成思想升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辅助群文阅读教学,比如《草船借箭》、《景阳岗》、《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出自四大名著,从这些片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和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独立发挥主动性,通过问题探索的过程实现学生对设置主题的思考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通过小组阅读教学,运用名著解读的过程促使学生获取充足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让学生从个性上认识同类作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框架[3]。
        (三)在阅读过程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一定的互动手段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反思莫和味史中的基本思想,以不断加强学习意识和对文学内涵的感知,从而体会历史中应表达的情感、思想和见解,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察,并方便优秀皮层的内化。例如,引导学生适应课文中出现的习语,适应由学生组织并制成戏剧的小剧本。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值得向江伟学习的品质,更贴近心理、情感和角色品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也可以理解人物道德品质所产生的过程,了解人物的语言特征,去猜测人物行动、行为所表达的意思,代表人物的道德内涵,实现对角色的深刻理解[4]。
        结语: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接受文化,主动学习文化,乐于传承文化。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目标研究教材,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将提高课堂教学和民族文化渗透的效率,引导语文课堂走向现代化,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田雅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2):37-38.
        [2]窦小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3]陈洪野.如何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62.
        [4]陈妍.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10):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