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长区块长8储层流体识别方法浅述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王钰莹
[导读] 在储层测井评价中,低孔低渗油气藏中流体识别存在困难
        王钰莹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6
        摘要  在储层测井评价中,低孔低渗油气藏中流体识别存在困难;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地层的岩性和物性等,本文简要分析了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流体识别方法,希望可以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长8;低孔低渗;油气藏;测井;流体识别

        一、引言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知,有大量的低孔低渗油气藏存在于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石油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就是低孔低渗油气藏。在低孔低渗油气藏评价方面,需要大力应用新技术,还需要深入研究基础应用,将地层孔隙结构和流体特性作为重点内容,促使测井计算饱和度得到提升。
        二、油气藏测井响应特征
        彬长区块长8段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亚相主要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在岩性方面,主要是砂质岩,并且有少量泥质岩掺加在里面,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长8段在利用沉积旋回结合厚度渐变原则的基础之上,将长8段细分为长81和长82两小段。上部以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下部地层一般为大段深灰色泥岩夹砂岩,局部发育厚层细砂岩。                    
                                                                 
                                                                 
                                                         
                                                                 
                                                                 
                                                                 
                                                                 
                                                                 
                                                                 

                                                                 
                                                                 
                                                                 
                                                                 
                                                                 
                                                                 
                                                                 
                                                                 

图1  某井长8段测井解释成果图
        三、油气藏岩性及物性特征
        通过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可以得知,研究区长8段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在2.7%~13.2%左右,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01~0.84mD之间,属于低孔低渗油气藏。
        四、流体识别方法
        在储层评价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流体性质识别,它紧密联系着生产。因此,对于测井解释人员来讲,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就是对储层的流体性质进行准确识别。本地区有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油水关系,仅仅利用单一的电阻率测井曲线判别流体性质局限性很大,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方法,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双孔隙度重叠法
        由岩石的导电原理知,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连通孔隙中水的含量,因此对纯岩石由阿尔奇公式和深电阻率Rt,反算出的地层孔隙度实际上是反映地层的含水孔隙度,用表示。  
        
          
        其中m为岩石胶结指数,一般为1.5~3.0,常取2.0左右;a为与岩石有关的比例系数,一般为0.6~1.5,常取1左右;Rw为地层水电阻率。
        在纯水层, ≈(为密度曲线计算出孔隙度);在油气层,。可见双孔隙度重叠法,可用来划分油气层和水层。       
        (二)侵入特性判别法
        由于 Rmf(泥浆滤液电阻率)与Rw(地层水电阻率)不同,泥浆侵入将改变储集层电阻率的径向特性。这种泥浆侵入引起储集层电阻率在径向上的变化,称为储集层的侵入特性。根据Rxo(冲洗带电阻率)和Rt(原状地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通常把储集层的侵入特性分为高侵、低侵和无侵(侵入不明显)三种情况。  
        高侵:Rxo明显大于Rt,称为泥浆高侵或增阻侵入。一般在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mf>Rw)时,发生泥浆高侵。因此淡水泥浆钻井的水层一般是高侵,部分具有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油气层也可能为高侵,但Rxo与Rt差别较小。
        低侵:Rxo明显低于Rt,称为泥浆低侵或减阻侵入。一般在Rmf<Rw时发生泥浆低侵。油气层多为低侵或侵入不明显(Rxo与Rt差别小)。    
        图2中的井为淡水泥浆钻井,其中第26层阵列感应电阻率呈正幅度差。射孔井段1451.00~1457.00m,日产油1.42方,日产水5.68方。   
        
        
        
        
        
        
        
        
        
        
        
        
        
        
        
        图2  某井长8段测井解释成果图
        (三)束缚水饱和度与测井含水饱和度重叠法
        储层的岩石特征决定了其储层特点是岩石颗粒平均粒径小,岩性细,围绕孔隙的表面积大,普遍含有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一般充填于孔隙内,呈分散状分布。产层的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孔隙吼道窄小,导致该区束缚水含量普遍偏高,一般高于30.0%。如果孔隙中的水是以不能流动的束缚水形式存在,那么即使含水饱和度高达50.0%-70.0%,产层依然只产油气不产水。可见含油性(即含水饱和度或含油饱和度)只是产层静态特征的反映,它不能完整描述储层油气储集和渗流的动态规律。
        根据相渗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束缚水饱和度与岩样对应深度点孔隙度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延长组束缚水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以此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根据可动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概念可知,地层含水饱和度是可动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之和,即:Sw= Swm+Swb。利用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带入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可计算连续的束缚水饱和度曲线,再与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进行分析对比,即可定性判断流体性质。在油层段,Sw≈Swb,Swm≈0;在水层段,Sw>>Swb;对于油水同层,则介于两者之间。

        
        
        
        
        
        
        
        
        

           
        图3  某井长8段测井解释成果图
        图3可以看出,储层段1421.00~1435.00m处,在解释的油层段,其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差别较小。对1421.00~1431.00m进行试油,日产油1.01方,日产水0.29方。
        以上三种方法在流体识别中效果较好,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需求,来对识别方法合理选择,也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识别,以便更好的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低孔低渗油气藏在我国比较的常见,在石油以及天然气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那么就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于测井解释人员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识别低孔低渗油气藏流体性质。测量环境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测井资料,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流体识别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也可以综合采用诸多种方法,以便更加有效的识别,更好的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测井识别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朱勇,朱静.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测井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外测井技术,2012,2(4):123-125.
        [2]张金亮,常象春,张金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44-46.
        [3]张龙海,周灿灿.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77-79.
        [4]张齐.三孔隙度重叠法和三孔隙度差值及比值法在保山盆地永铸街气田气层识别中的应用.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