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园林施工技术的措施与难点处理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胡喜臣
[导读] 园林绿化是城乡风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喜臣
        身份证号码:22232419661020****
        南京青青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乡风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科学、美观、实用的园林项目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乡村的视觉效果,美化人居环境,净化生态环境,促进人和生态的有机融合。在园林项目的建设中,园林施工技术的水平起到了项目成效的决定性作用。当前的园林施工技术在应用、创新、提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给施工技术的总体发展带来了困扰,文章就当前园林施工技术面临的主要难点以及应对措施做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加强措施;难点处理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居环境的外在形象与生态功能很大程度上需要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工程来支撑。国内方面子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施工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不可避免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影响,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不足,需要有关园林施工技术的单位结合园林工程特点和地形特点,积极化解。
        一、目前园林施工的技术实施与管理难点
        (一)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
        与国外的园林规划与施工管理体系,我国的园林建设多分为皇家园林与苏州等民间园林景观,但是由于我国在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多依靠经验,管理程度不够细化,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体制,相关的制度的要求也是人人的口口相传,无法成为较为规范统一的标准让施工的工人去严格遵守。同时在施工队伍上,很多人是依靠先辈传授的技艺,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形成的施工技术理论,可能只在特定的园林项目中试用,并不能广为适用,造成了人才的应用较为局限。此外园林施工技术人才普遍在专业的培训教育上缺乏有效学习,在园林技术认证山也是较为宽松,一些技术资格认定的规定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了很多园林施工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并不达标,在日后的工作中难以应对多样化的园林施工需要,很容易造成园林建设出现不协调、不衔接等问题出现,制约了园林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
        (二)施工技术提升约束较多
        一方面是苗木树种的遴选和筛选上,由于苗木种类繁多,不同苗木的生长环境适应性、景观营造特性、养护要求、生长情况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大有借鉴复制之风,很多城市为单纯地追求绿化率等指标,形成了固定的统一模式,不顾城市的历史积淀与地理环境,苗木选择也是大量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树种上。这种情况引起了全国市场集中栽植这一两种苗木,导致了整体苗木市场的产能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压低了苗木价格,打击了苗木栽植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部分不适应栽种该类苗木的城市,园林景观在持续一时间后都逐渐消失。
        (三)园林用地的规整与处理不到位
        首先我国的人均绿地面积相当少,受制于耕地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用地需求的市场政策影响,我国城乡用于绿化的面积占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当的匮乏,这就影响了相关园林施工技术的改进提升与创新。其次是在地形地貌上,很多城市和乡村出于高山大川腹地,不利于大规模的开展园林风景施工,很多技术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难于有效的把握施工工程量、测量放样的精确度也会大打折扣,同时对于送水、排水工程的施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1]。最后是园林用地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利灌溉设施无法有效的跟进,导致了有地无水的情况,园林绿化树种要多选择旱作植物,影响到了品种的多样性。最终使得园林景观看起来较为的单一,缺乏特色和多元化。


        二、破解加强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的措施建议
        (一)合理的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强化新老工艺的统筹协调
        新工艺的应用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园林施工地域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貌、文化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以及建设单位的项目目标需求,并开展前期充分的勘察测量与调研之后,来选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新型园林施工技术。坚持生态优先,在保证原有的生态平衡不被打破、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同时要统筹好园林建设的不同要素,做到相互搭配,互为映照。通常的园林技术施工要做到山水呼应、绿植下有小道、道路之间应有小品景观,达到分布协调、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美观大方、互相对应[2]。在水系景观的打造上,应当坚持不破坏天然水源,尽量使用地表水。在山石的施工建造上,突出借助原有的地势,依山而建,从而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为了让园林景观更富有特点和生气,施工技术团队通常也会在园林景区中设置一些人工的山石,其造型较为独特、分布也比较散落,这样就营造出一种闲庭信步的轻松氛围,让游客在观赏和使用时的心态较为的轻松。在园林植物的搭配上,应当注重不同季节植物的均衡搭配,做到四季植物都配套。一般的园林内部通道都规划的较为曲径通幽,迂回前进式的通行,让园林场景更加的深邃,给人以神秘感和新鲜感。景观小品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整体的园林景观增加灵动的气息。山石水草树以及小品、假山等要素的布置上,都是新型园林施工技术的具体体现,在应用上要注重与大众的审美情趣、客观环境方面深度的融合。
        (二)苗木选择科学有效
        切记盲目跟风地选择苗木,要根据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的具体要求,结合一县一品、一村一树的风景特色,从更大的园林树种范围中选择更加适宜当地栽植的苗木,从而保证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减少苗木栽植失败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外来的树种培育上,应当要充分的对比树种常年生长环境特点与栽植地区气候情况差异,争取减少差异程度,让苗木实现平稳过渡。此外苗木栽植的时间点和方式手段上也要合理科学。确保其可以健康的生长发育,为后来的整体景观施工做好基础的铺垫[3]。
        (三)及时探索总结创新园艺施工技术规律
        要对园林绿化的客观规律做好充分的把握。园林施工单位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再具体的园林施工和管理中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更大程度的确保施工的科学性有效性。在植物的移栽上,要确保外部的支撑条件到位,比如合理的水分和营养准备。在人工的景观设置方面,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美观实用相结合,比如在山石的排布上,在水域占地较多或者呈均匀圆周的地区,就可以选择水系的多个方向(通常不超过三个方向)安置,形成较为错落和层次感的布置,小品景观通常放在山坡中间,让游人可以在游历途中稍事休息。在水边有条件的地方种植垂柳群,形成水中倒影,让景观更加的灵动[4]。在植物的配置上要结合四季的气候特点,能够实现四季均有开花的种类,同时要加强后期的养护维护,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园林小路的设计上,广泛容纳不同材质的路面,包括水泥路、卵石路、塑胶路等,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上述的园林施工技术技巧都是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和理论指导下的不断完善创新,相关技术人员要注重技术的糅合利用和持续的改进调整。
        三、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要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合理的园林施工技术,对现有的施工方案做好优化完善和创新,园林施工单位要秉持质量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化技术管理,建设高品质的园林绿化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的休闲之所,打造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永忠.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9):76+79.
[2]柴国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6(22):192-193.
[3]贾建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的管理[J].现代园艺,2016(16):187-188.
[4]黄林军.论园林施工技术难点与管理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