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设计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冉聃
[导读]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
        冉聃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城市绿化以及建筑工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海绵城市理论的产生不仅符合绿色环保建筑施工的需求,同时能促进城市园林设计工作的发展,能够将城市、人与自然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处理污水问题,通过雨水收集处理的方式节约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园林;海绵城市理论;合理应用
引言
        由于中国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规划中对园林的水循环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未完全建立系统有效的城市雨水循环发展战略。基于此,笔者建议在全国区域范围内继续实施范围小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管理模式,以便对雨水资源进行生态自然和土地生态综合处理。
        1.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城市雨洪灾害”三大重要水源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水生海洋生物自然栖息地的严重丧失、干旱、气候变化和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这些雨水综合征与地下水和土壤水循环生命周期发展过程变化有关,海绵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雨水资源管理服务系统的新型典范,其既定建设目的也就是尽快解决当前我国的主要水污染问题和解决水危机。国外对创建海绵宜居城市的研究主要特点体现在集中雨水的高效使用上,这大大改变了目前国外各大城市对于现有集中排水项目的快速高效降雨排水,利用雨水集中管理利用雨水系统协会在研究收集、管理和利用回收国际雨水系统资源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国家课题研究,基于一个国家不同领域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律法规的综合实践,形成比较成熟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2.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原则
        2.1 优化规划原则
        一般来说,城市园林中海绵城市理论的主要应用方向分别为城市雨水系统、雨水灌溉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对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保障其协调性与统一性。在具体的城市园林及城市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要从源头上对地面雨水的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以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调节与管理。最后,设计人员还应掌握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要点,认真规划其中的内容,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增加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
2.2 生态有限原则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基于自然生态的有限概念,应该充分正确理解和仔细考虑当时的主要水资源,例如一条河流和其他湖泊的发展路径。排水系统仍然需要不断确保雨水中的水资源被自然合理存储和生态净化,雨水也将被自然回收和再利用,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部分,因此要继续加强自然生态的水循环。生态和人类自然本身就同样具有并拥有很强的生态弹性,它们是会在生态破坏的初期进行恢复并对其进行二次自然融合的一种功能。
        2.3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城市地区的自然环境也不同,其中自然环境也就会有很大不同,因地制宜原则在我国海绵新型城市园林理论的设计过程当中,要先明确环境控制目标,根据当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园林水利人文学的城市总体生态特征等进行城市相关数据分析,并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应充分根据分析明白,一个产业区域的重点是修建住宅产业绿地,提供产品包装,采购多功能产品和其他产业相关配套设备,以造福当地社区居民。


3.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合理应用
        3.1雨水的收集与储存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首要应用就是对于雨水的收集,设计人员应根据城市园林的坡度效应设计修建渗滤沟。如果园林中存在水泥地面,设计人员还应注意每隔 20 m 左右开展一段渗滤沟设计。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都是硬质材料,同时能增加透水性较强的沥青材料,这样就能有效减少雨水的流动速度,进而提升雨水收集的效率,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及水土流失现象。设计人员还应针对生态水渠及雨水缓坡进行设计,实现城市园林的汇水功能及景观功效。设计人员通过对雨水缓坡的设计能够让雨水在滑动的过程中被吸收,其余雨水则被导入储水池中。
        3.2应用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
        在园林设计当中运用生态规划理念时,尽量应用能够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风能以及太阳能。风景园林中加热源利用太阳能,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热水的利用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还能够起到照明的效果。同理,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风能进行充分利用也能节约部分资源,降低发电发电过程的部分成本。风能发电是现阶段发电技术当中最有效的一种可再生能源,风景园林利用风能发电最常见的形式便是风车发电,风景园林中的一些水体电能工作也可以利用风能替代,从而降低部分成本投入。另外,清洁能源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地下热能。应用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能够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降低运输成本。
3.3制订专业基础学科专业教育和景观设计
        从业人员培训教学计划,这是当前解决专业景观设计中实际存在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除此之外,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对专业基础学科教育研究的大力投资,并不断扩大其对景观设计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围。相关高校一定要尽快改变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概念,改变过去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增加与雨水流体力学课程有关的学科课程,并聘请雨水工程管理、雨水资源收集、水资源生态与自然环境、水与人文学和国家花园景观规划等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教授,组成雨洪景观与园林科学专业工程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工程团队合作教育,加强对高山雨洪合理利用的教学研究、编制雨洪相关工程教材、更新工程教学方法观念、建立工程相关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多元化渠道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实践合作平台,国内知名的水利景观设计咨询公司、设计研究院所、企事业技术单位与国外大学院校合作、拓展水利生态景观修复、环境保护管理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能开拓我国水利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的国际市场。建立在校实习与学生就业在校实习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学生提前准确掌握实习行业发展现状的重要实习平台。扩大专业学科知识整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整合运用市政工程事业管理、建筑、生态、农学、城市规划、供水、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全面综合运用各种自然科学、艺术理论手段,通过艺术协调人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3.4可渗透路面的规划
        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处理可渗透路面时使用的技术手段就是将不可渗透路面转变为可渗透雨水的路面结构,这样就能直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可渗透路面的施工本身是一种对现有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缓解措施,能够提升雨水管理的水平,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经常使用的渗透路面材料包括水泥砖块、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雨水处理效果,城市园林设计人员应该掌握海绵城市理论的技术要点,加强对园林设计的控制,完善其设计技术标准,进而促进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鹏飞.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11):75-76.
        [2] 高一博,赵昊阳,马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4169-4169.
        [3] 蔡志勇.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6(37):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