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518000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让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的极大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经济发达、物质丰富背后连带的精神空虚和心理疾病。逐年增加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出现在了校园里。经调查发现,当前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紧迫,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去改善和纾解。
关键词:初中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2020年11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学生李某与其母发生口角并产生冲突,致使其母死亡。2020年12月13日,江苏盐城阜宁县高三学生杨某杀死自己陪读的母亲徐某。一个月内两起震惊国内、触目惊心的中学生杀母案。加上2016年的吴谢宇弑母案,仔细分析其中共同点不少——杀人者都是学生,而且都是“学霸”;被杀害的母亲都是教师,而且都是“良师”……这几个案例引发了社会的反思,反映出当前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
本文从一个初中教师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深圳市初中教师普遍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思考应对纾解措施。笔者是一位年龄近40,教龄近20的初中班主任,也时常感到身心俱疲、内心焦虑、压力山大。因此也想深思如何缓解这种“中年压力”,为自己、也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一些思考。
一、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研究报道,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心理不良问题,需要重视和关怀。通过他们对全国部分地区教师的问卷分析得出性别、教龄、学段、学科、学历、职称、职务、薪资收入不同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女性教师。从教龄来看,30年以上教龄心理健康状态最好,其次是21-30年教龄,再其次是11-20年教龄和5年以下教龄教师。从学段来看,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好于中学教师。从学科来看,非考试科目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中语数英科目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考试科目教师。从学历来看,学历相对越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从职称来看,高级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是小二、小一和小高职称教师,中二、中一职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从职务来看,校级领导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中层干部次之,普通教师偏低,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从薪资收入来看,收入越高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老师们最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有:睡眠、情绪等身心管理,亚健康状态,学生心理发展,子女教育和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调适,工作压力与社会适应,突发性事件应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严重心理问题,婚恋感情问题等。
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会对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适度的压力会提高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压力过重和过轻都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主要从压力这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从压力角度分析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职业特性带来的压力
教师这个职业在中国被赋予太高的社会期待和要求。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个体被比喻为“蜡烛”、“春蚕”等。但是千千万万的教师大多都是平常人,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尽力维护自身形象,做好言传身教的模范,另一方面又难以放弃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种种追求,于是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压力。
每个初中教师要面对一两百多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个性,背后又都有不一样的父母,因此教师要有强大的沟通管理能力和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承担好这么多“齐天大圣”的教育教学问题,满足好这么多“如来佛祖”的教育教学要求。今天的初中教师还要具备多重角色的扮演能力,在讲台上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面面俱到;在课堂外要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知心姐姐(哥哥),能与学生交心,指引他们解决成长中会面临的困惑;在工作之余要是一名教育专家,能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长期繁杂重复的工作,付出难见成效的困惑和相对固定的人文环境,让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困惑和压力,不易改善和排解。
2.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面面俱到、遍地开花的教育改革也给一线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的课程改革、课堂革命等要求教师付出数倍精力来紧跟教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互联网时代的呼吁和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需要,都要求教师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提升课程。社会发展的高速度和全民教育的高焦虑使得当前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极端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呼吁教师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心理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因此各类教师心理培训也应接不暇……
3.初中生成长特性带来的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冲突期和自主期。因此初中教师面临的学生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初中孩子刚刚迈入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他们自身对于这种变化既好奇又难以自控;他们对于独立有强大的欲望又有点害怕;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又自我意识高涨。教师的教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再加上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束缚使得学校教育缺乏震慑力和约束力。对于少数学生,教师难以管教,甚至不时还会百般付出得不到理解支持。
4.中考升学的压力
由于各种原因,深圳市的中考升学率在全国一线城市排名最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难以就读公办高中,中考压力大过高考。在这种现实面前,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压力山大、焦虑重重。
5.职称评定和考核的压力
对于一线教师,职称评定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重要的考核环节,是对教师工作能力和资历肯定,也是教师薪资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不够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方案,不够公平公正的考核模式和激励机制也成为增加教师的职业压力的重要力量。
6.个人生活的压力
在一线城市生活,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面临各种生活的压力。比如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会面临婚恋感情压力、结婚买房压力、养儿育儿压力等。
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独当一面、勇挑重担;在生活中是家庭的主心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件件大事、事事揪心。特别是女老师,在工作中与男老师并肩作战,回到家里还要承担繁杂的家务和育儿的重责,工作和家庭双重重担,劳心劳力。
三、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纾解措施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重视,教育改革出现了给教
师减负的呼声,有些地方也出台了部分应对措施。但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国家社会、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的各方面努力,才能真正得到纾解。只有老师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更健康快乐,老师家庭才能更健康幸福。
1.让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事,为教育工作提供国家和社会支持
如今的教育不能仅仅发生在校园之内,学生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因此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社会正能量的熏陶和接受社会大环境的滋养,才能让他们快速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们需要更新社会教育观念,培养“全民育人”的意识。我们要积极建设良好的社会教育大环境,调动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创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
家庭和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基地。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对家长教育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开设“家长学校”。只要做到家庭教育不出大问题,就能真正给学校教育和老师工作减轻压力和提供支持。
学校和教师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承载着重要的责任与担当,也需要国家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来支持教育工作,关注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为每一位全心全力工作的教师保驾护航。
2.教育部门要整体研究一线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从源头分流教师的压力
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较多,各个部门都会从不同的视角给学校下达不同的行政命令和工作。学校领导则把工作逐级分工下放,最终都纷纷落在一线教师的肩上。这会影响师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科学整合教师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各类工作负担,让教师能够有规划、不慌忙地提升自我。这样既提高工作成效,又不增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3.学校应为教师减压提供物质精神平台和后盾,提高教师幸福感
教师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固定性,因此学校环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发展。教师作为社会成员,需要生存,也需要发展。学校满足其物质需求帮助教师安身立命,满足其精神需求助力教师职业发展,这是关怀教师理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因此,学校提升管理理念和改革考评机制十分必要。如今的职评改革,将职评权力放给学校,一定程度上给学校领导增加了压力,也给同事之间增加了矛盾。因此学校更应重视考核方案的科学合理和相对稳定,让每一位老师在职位晋级的道路上方案科学、方向明晰、结果公正、劳有所获。教师在考核中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就能和谐学校的工作气氛,增添教师的幸福感,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推动学校工作积极良性发展。
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学校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修复能力,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做好教育工作;也能帮助自身,保护心理健康。
4.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一要淡泊名利,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教师的成就更多在精神领域,通过辛勤工作中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学生家长对你的敬爱,收获那份工作带来的宁静和愉悦。二要正确思维,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比如要合理地使用“比较”思维,在“舍得”中感恩获得,知足常乐。三要端正态度,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工作,很多是无法立见成效和量化比较的,所以考核也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因此教师不能总以收获做为自我价值衡量的标准,不能急功近利,要长远豁达。
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适度的兴趣爱好、充足保质的睡眠、适当的人际交流,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维护身心的有效保证。
处于中青年状态下的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和班主任,需要合理调控好工作、生活、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分配好他人、家人和自我之间的空间。这既需要面面俱到,又需要轻重缓急、张弛有度。
如果自己感觉到心理出现压力和问题,需要及时寻找有效方法来调整修复,避免问题加重。这时你需要正视压力,调整期望,用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问题较轻,可以自我修复和调节,改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和预期;如果问题较重,就需要咨询专业人士,尽早干预治疗;如果问题很严重,就不能视而不见了。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我们身边的学生和家人,应该停止工作进行专业医生治疗。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和女教师,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的状况日益明显。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国家社会、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多角度、多方面去着手为教师减压力、谋幸福,那么教师的身心健康就不是问题,国家地教育前景就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黄远平.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研究.2020.
[2]朱春富,朱严.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纾解.2020.
[3]戴佳倩,颜志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述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