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34期   作者:王裕华
[导读] 智能化设计应从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和管理要求等出发
        王裕华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智能化设计应从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和管理要求等出发,宜由需求分析、总体规划、设计标准、系统配置、文件编制、技术服务等环节组成。智能化设计宜与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设计同步进行,应与建筑主体设计协调一致,并贯穿于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本文主要就对智能建筑工程设计相关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实践
1智能化建筑设计概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智能建筑开始起步,主要发展机遇也基本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相关报告资料显示:从2013年~2019年,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年均增长率高达20%,投资资金和投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甚至有赶超美日国家趋势。就当前来看,我国智能建筑设计量已经占据了全国新建建筑设计量的30%。虽然国内智能建筑设计表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建设规模也相对较大,实际上无论在发展设计方面,还是具体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及问题。一些智能建筑表现出了智能化水平不达标、系统缺乏稳定性、功能实现率低的问题。而智能建筑又做为未来建筑设计主流方向,更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内容。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分析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之间的关联,在智能化背景下不断优化、完善智能建筑设计,以此为促进智能建筑发展,尽早构建起智慧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实践
2.1机房工程
        1)装修工程:包含天花、地板、墙面、门窗等,从满足经济适用、功能与美观兼具的设计理念出发,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
        2)机房环境监控:主要包含温湿度、UPS、配电开关、精密空调、消防、门禁、漏水检测等,实现24h,365d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确保提高机房管理工作效率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当环境参数超出设定值时,平台可实现邮件、短信、电话拨号、声光报警等多种方式,直观显示实时记录或历史曲线。
        3)机房接地和防雷: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应根据电子设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电子信息设备的等电位联结方式,机房内的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4)新风系统:为保证数据中心机房洁净度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需要,机房环境需要补充新风。根据规范要求:①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②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机房区域新风量应取上述二项中的最大值。来自室外的新风经过温湿度处理后送入机房内以保证机房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每个新风管道入口应安装电动防火阀与新风机联动,接消防信号。
        5)配电和UPS: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质量对于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是十分重要的,机房的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根据设计等级,按规范标准执行,并应为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备用容量。电子信息设备宜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
        6)机房内弱电工程:指为机房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系统,可由机房单独管理控制,也可作为整体建筑物的弱电工程一部分。
2.2弱电工程
2.2.1公共服务系统
        1)有线电视系统:满足建筑物内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需求,随着我国广电数字系统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以光缆为传输主干,同轴电缆为用户分配网构成光纤同轴混合网的传输技术,大大提高了传送信号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了信息融合与共享的途径。可根据使用功能的需要,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及传输系统。


        2)多媒体会议系统:根据使用需要选择设置相应的子系统,包括会议讨论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视频显示系统、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视频跟踪系统、会议门禁签到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
        4)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在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或共用一部分设备(如扩声设备、馈电线路和扬声器等装置)。
        5)智能照明系统:通过预设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使照明系统自动切换若干工作状态场景,用于多功能厅、会议、大堂、走廊、电梯厅、园区等各个区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提供开放接口,可与消防、安防、BA系统连接。
        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建筑智能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为建筑设备运行的统一监管平台,负责整个建筑物的机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的自动化运行、运维管理、节能控制,是建筑智能化应用与管理的充分体现.
2.2.2安全防范系统
        1)视频监控系统: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传送到监控中心,使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子系统,消防子系统,应急广播子系统等其它子系统联动运行,使应用效果更加强大。
        2)出入口门禁系统:主要实现重要场所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对门禁资源、卡片、人员、权限、报警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可限制部分人员进出重点部位的通道权限,限定其活动场所范围,有效的进行安全区域隔离管控。当大楼出现火警险情报警时,消防系统会切断弱电间门禁设备供电开关,达到开门通行。
        3)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将机械、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车辆出入的正常、方便。实现现场无人看管,智能化的完成各种统计、监视、报警、引导等功能。
        4)入侵报警系统:通过对监控区域部署探测器,形成防区,以被动响应的形式实现警情的上报。报警主机对前端探测器进行管控,当探测器进入布防状态时,一旦被触发,就会上传给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接收到该信号,形成防区报警事件,并将报警事件上传至监控中心,中心管理人员接收到警情即可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警。
2.2.3通信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是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部的各种信息传递的通讯主干,是智能化系统的神经,综合布线的设计方案应能在满足计算机网络高速、可靠的传输要求下,适度超前,以适应未来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求。
        2)网络交换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整体功能要求,开展的业务种类、数据流向和流量合理划分功能模块,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网络标准及网络设备,同时在设计中考虑系统的开放性,以便于未来各子系统的互联和扩展。
        3)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利用室内天线分布将移动基站的信号,改善建筑物内信号盲区、信道拥塞、频率干扰等问题,提高良好的室内移动通信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各个系统的详细规划的汇集集合,在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经济、技术、客观条件等)通过合理的规划,分部分项的来进行各系统的设计,汇总时更要兼顾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智能化系统与传统机电、土建、电梯、消防等其他系统又有紧密的关联性,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合理布置,总体规划的原则。把握大原则,兼顾细节,合理利用可供资源,设计配置出一套符合建筑要求的智能化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孙益胜.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81.
[2]齐琳.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机电设备集成配置系统总体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81.
[3]车焕文.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J].中国建设信息,2010(04):6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