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江苏帝豪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的兴建能够满足人们自身的生活需求,如今建筑工程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建筑装饰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处理,也是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室内环境的美观性,还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较大便利。本文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原则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装饰室内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室内设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文化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如果建筑工程中缺少了文化内涵,那么这个建筑工程会随着社会的建设发展逐渐消失。只有将建筑工程与文化内容相融合,才能赋予建筑工程全面的生命力,能够经得住时间长河的冲刷。文化验证了人类发展的整个历程,它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建筑文化的创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为建筑文化的创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这也充分的突显出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对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只有正确的把握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才能推动建筑装饰行业领域的发展进步,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建筑室内装饰施工需要以环境和用途作为基准
在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作中,需要在建筑物框架基础上进行完成,并且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条件、交通情况、结构布局、建筑朝向等,影响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质量效果。而且,所选择的装饰施工材料虽然能体现出建筑室内设计的不同风格,还会影响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二)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要遵循整体的设计思想
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遵循整体化的设计原则,并与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符合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理念。优秀的建筑室内装饰设计,能够为建筑工程整体增添光彩,为建筑使用者营造良好的使用空间。建筑设计风格对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而言,会产生相应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从整体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才能构建起和谐且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png)
图1 建筑装饰室内设计
二、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动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观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存在着紧密关联性。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落实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注重节能环保理念的贯彻。所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转变自身的设计理念,创新装饰室内设计方法,推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水平要求,导致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呈现出了复杂性的特点。针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中施工材料、门窗结构的应用,都需要充分突出时代化特点,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
(二)科学与艺术的有效融合
社会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审美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成果,如施工工艺、装饰结果、结构构成等等,让装饰材料在建设装饰室内设计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并通过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来完善室内设计效果。而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转变自身落后的设计观念,了解当前的人们审美观念,综合当前社会中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室内设计整体效果。
(三)注重加强环境整体设计
现代化的建筑室内设计不再是对原有的室内环境进行简单的点缀,还要注重对室内环境的整体风格和环境氛围进行创造。现代化的室内设计理念需要从整体设计观念出发,并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过程中,将室内环境设计看作整体设计。当前,建筑装饰室内环境设计的弊端是不同的室内装饰设计,却呈现出了相似的设计效果,整体设计方面缺乏创新性,这也会导致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逐步受到局限。所以,未来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理念要顺应当代的发展要求,使得室内整体设计环境处于动态的变化。
(四)满足人们各种活动需求
针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而言,需要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设计出发点。众所周知,室内装饰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居民,且居民都喜欢自己对居住环境进行装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等,避免设计人员自作主张的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完全疏忽了居民对室内环境的需求,保证设计效果。
.png)
图2 建筑室内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灵魂,而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是文化创设的重要载体。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无论是设计理念的应用,还是设计方法的应用,都要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设计工作人员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促进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有效融合,赋予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全新的生命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前程.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J].科技展望,2016(03):166-166.
[2]陈理.谈织物软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02):018-018.
[3]程珊.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关性分析[J].工业设计,2016(01):116-116.
[4]陈飞.论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J].建筑知识(装饰装修),2016(01):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