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浸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林育婷
[导读] 众所周知,道德和法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
        林育婷
        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道德和法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教科书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为裴昂学生的道德底蕴提供主要的依据。二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忽略了道德教育的要求,机械地向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保证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为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重点探讨将道德教育融入其中的策略,以期充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效益,让道德教育的花朵在小学校园中绽放。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浸润
        小学阶段的学生意识形态比较含糊,缺乏清晰的对与错概念,无法辨认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本质以及日常行为作出判断,进而提高自身的认知。然而,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自身的行为依然无法明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德育教育加以渗透,进而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树立道德意识,培养综合素养,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多种因素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该课程的热情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类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将德育教育纳入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除此之外,德育在法制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并加强他们对学科发展规律的理解,进而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不但构建知识框架,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德育教育的渗透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加以记忆,硬性的背诵无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显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课堂知识的实用性,然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课堂知识为我所用,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道德与法治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小学阶段,每个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都有重大影响,许多学生将教师视为日常生活中的榜样。如果教师能够注意个人的行为规范,提高自我修养,可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辐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贯彻教师的基本职业标准,“成为他人的教师”,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便为学生提供精细的道德教育。此外,笔者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成就和道德水平。一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咒骂其他学生,为了使学生养成有礼貌的口语习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放学后,笔者都使用文明的语言,为学生树立榜样。当发现学生说坏话时,笔者会用自己的眼睛阻止提醒他们,以便学生理解说坏话是错误的。经过长时间的指导,笔者注意到学生使用亵渎的语言少了得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使用文明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可见,通过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让学生向教师学习良好的道德操守,从而完成了模仿的愿望,规范了他们的行为,并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2.创造学习环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课程“我们的家园”时,笔者创建了一个教学环境:“小京的故乡最初是美丽的山川河流。后来,开发者发现了小京的故乡,并将其变成一个旅游胜地。许多游客因乱扔垃圾而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开发商对此并不理会。小京看到原来美丽的故乡变得如此不堪,于是变得非常愤怒,后来他加入一个小组织找到开发商,并说服他恢复家乡的原始外观。“为了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培养情感,笔者要求学生扮演小晶和她的家乡伙伴的角色,并整理自己的想法思考如何说服开发者。这种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道德和法治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发展自身的德育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机械教学法让学生硬性记忆教学内容来学习课堂知识,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也会随之忘却,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和抵抗,最终会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当前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采用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科书内容,整合德育思想,提高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以图像,音频,视频的方式来展示课堂内容,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德育。通过这种形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容的关注,并与自己的生活一起思考。除此之外,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实现以具体和可视化的方式改善教学内容的目标,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提高整体素质,最终实现自身德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人才。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教育,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保证自身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通过自我提升,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效仿中体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
        [2]于坤.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201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