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6期   作者:杜广智
[导读]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
        杜广智
        沂水县水利局院东头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恶劣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促进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作用
        一、水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自然中宝贵的资源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水利工程不仅包括了对水资源的开发使用,还包括了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等内容,由此可知只有在水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下,才能够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人类、国民经济和自然资源和谐发展。为此,水利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的基础保障,是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对水资源的利用、治理、建设、水土保持、防洪防涝等, 其中水土保持是发展水利重要的一部分。
        二、水土流失的因素
        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后人的需要。虽然人类具有追逐生活富裕的权利。但是应当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资源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水土流失,导致水土大量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一)自然因素,在每年的春、夏两个季节期间,由于降水量相对比较多,再加上冰川融化的影响,易产生地表径流的现象,进而导致地表大面积遭受水蚀现象。
(二)人为因素,由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高,导致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而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三、水土保持措施及其特点
(一)综合性较强
        水土保持措施涉及财政、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二)差异性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领域土质不同,自然条件更是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受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水平以及社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性更为明显,因此需要水利工作人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考虑到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率。
(三)涉及较多的学科领域,如水利、法律以及地质等。
        四、水利中水土流失的损害
(一) 水量减少的季节易导致涝灾
        1降低了土壤的蓄水量, 土壤中的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占据着整体 30%-50%,这种空隙就是储存水量的空间,也是涵养水资源的关键之处。当水流带走水资源的同时蓄水空间就会随之遭受破坏,进而降低了土壤中存储水量,根据水文可科学而言,提高径流年内变化,可以提高洪水季节水量,降低枯水季节水量。
        2水土流失可以造成河道、水塘、梯田、水库等一些蓄水区发挥在发生堵塞,进而致使这些区域的储水容积减少,同时减少了蓄水量,为此水土流失情况极容易产生涝灾 。
(二)易产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由于地表面的植被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径流改变,为此对土壤和地理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遇到暴雨的情况时,很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害,这些灾害将会严重的影响水库、水利设施、水塘、农田等,甚至会导致航运的影响,严重时将会到河道断流的现象,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
(三)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社会效益
        由于土壤表面植被大量较少,导致土壤裸露,在水利的作用下,致使大量的泥沙流入到河道、水库。

一方面流入的泥沙将少量水库、河道的容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库的防洪功能,这样不仅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垮坝、漫坝等灾害;另一方面抬高了沟渠、江河河床, 对行洪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致使洪水得不到有效的流通,进而导致数位上涨发生洪水灾害。
?(四) 降低水环境质量
        发生洪水的次数加大会导致大量的土壤通过泥沙的形式流入到水中, 增加了水体中的泥沙含量,流入水中的泥沙含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和有机质等,这物质的存在将直接导致水体受到污染。水土流失的现状愈加严重, 流入是水中的有害物质也就越来越多,不仅导致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还降低了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同时减少了水环境的容量以及增加了水体污染程度。
(五)增加洪水泛滥概率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通常情况下,地表植被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减少枯水季节水量,增加了洪水季节的水量,当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出现暴雨的情况时,由于地表植被较少且坡度大,促使截留水量的能力差,并且这部分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几乎很小,到时降水量大于土壤吸收量,能够快速的形成洪水,导致洪水掺杂着泥沙一佣而下,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五、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水资源质量
        从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进行分析,植树造林能防止水土流失。当雨水汛期来临时,植被能减少土壤流失量,降低土壤中包含的农药等对人体有害化学残留物流入河流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质量。水利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可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方式治理水污染,同时有效保护水资源。
(二)降低洪涝灾害发生概率
        目前,我国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降水量增加可以使更多水分进入到土壤中,若遇到暴雨天气,更多的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达到降低洪峰的效果,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若地表水枯竭,土壤中的地下水就可以发挥自身作用进行补救,稳定地表径流量。因此,水利工作人员应科学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从思想上提高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深入分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三)提高河流泄洪能力
        水土流失使水流中含沙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泥沙跟随水流进入到河道中,不仅抬高了河床,造成水位上升,而且使河流蓄水防洪能力降低,给周边居民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减少泥沙流入,提高河流蓄水防洪能力,最终降低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长足发展,同时保证水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水利工程效益。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利的发展,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环境。
(五)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人均可用水量较少,淡水资源逐年减少。水利部门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对区域内的水资源以及水环境进行调节和保护,增加水资源的价值,保护水环境,进而提升水质,在这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述,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之一,要想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水利部门就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应用为前提,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淡水资源逐渐枯竭。因此要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蒋明红.??现代物业(上旬刊).?2019(06)
        [2]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康玲玲,张胜利,魏义长,刘小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02)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展[J]. 穆兴民,王飞,李靖,高鹏,徐学选,王炜.??水土保持通报.?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