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陈雯雯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雯雯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实践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是当前提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逐步构建和完善更高效的音乐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
引言
        如果音乐没有了节奏,那么这样的东西也就不配称之为音乐,只能是一串杂乱无章的音符。所以对于音乐教学而言,第一要点就是要掌握节奏,这是学生学习后续乐理知识的前提条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所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落后。小学阶段是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等问题,或是将音乐教学简单定义为唱歌技巧或演奏技巧教授的课程,并未充分认知到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对音乐教学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教学模式落后。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音乐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通过歌曲唱法灌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枯燥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进而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三是节奏训练认知度偏低。部分音乐教师并未清晰地认知到节奏训练的作用以及具体使用方法,使节奏训练存在较高的局限性,进而导致节奏训练的价值难以实现。
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来展开节奏训练
        (一)学会聆听,模仿节奏感
        其实节奏感并不是音乐中所特有的东西,在的日常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是有他的具体节奏和规律的,那么学生们首先可以学会聆听,找到生活中那些具有节奏感的事物进行学习,不断进行模仿。比如钟表走动的声音有节奏、走路有节奏、水流有节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播放这些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们自己用手掌尝试着拍打学习,看看是否能够打出相同的节奏感,所以在进行节奏训练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学习其他事物的节奏,去抓住规律进行模仿,渐渐培养起学生的节奏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在节奏训练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导致节奏训练效果不理想。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之变化是教育的根本意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所以,以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生活中用一些生活物品创造出声音,以此带领学生感受节奏,譬如用筷子敲打杯子的声音、黑板与黑板擦摩擦发出的声音、水龙头滴水的声音等,利用这些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场景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在心理上缩短小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节奏”这种陌生事物的畏惧心理,还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节奏知识。
        (二)歌曲辅助,抓住节奏特点
        每个人对于歌曲都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度,那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比较朗朗上口的儿歌,具有明显的记忆点,让学生根据这些记忆点可以快速抓住节奏。比如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在听取几遍之后,试着哼出旋律,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找准节奏,教师会在旁提示,比如关于降调和升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歌曲快速找到记忆点,从而快速进行学习。很多儿歌都会采用重复的旋律,那么在反复重复哼唱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调整,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通过儿歌,也可以帮助教师检验一下前面几个环节的训练成果,看看学生们是否具备了一定的乐感,对于节奏产生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并在停顿的地方拍手,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谁来/也不开。”一边听着这首歌曲,一边看着教师打手拍,学生有效感受歌曲中的律动和节奏。
        (三)充分运用教学道具
        小学音乐教师还要注重各类教具的使用,充分借助各类教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优化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条件和环境,推进小学音乐学科节奏教学的深入和发展。音乐节奏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引入各类与节奏训练相关的教具,如各类铃鼓、小鼓和三角铁等较为专业的节奏性打击乐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寻找和开发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如教室的桌椅、黑板和粉笔等,教师可以采用敲击等形式引导学生跟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学生在教师的全面引导下实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和发展。如在《早上好》这首曲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架子鼓、沙锤、三角铁和马林巴等节奏型打击乐器演奏这首曲目的节拍,也可就地取材以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等演奏曲目节拍,此种形式不仅能够充分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于《早上好》这首曲目节拍的印象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视野的拓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不仅要求音乐教学具备提升学生表现能力的作用,还要求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提高,而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路径。音乐教师应当明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为节奏训练的落实提供保障,再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流程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56-57.
[2]申晓菲.浅谈节奏练习在音乐课堂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9(20):93-94.
[3]王焱.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