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蔡华文
[导读] 陶行知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蔡华文
        麻章区太平镇中心幼儿园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陶行知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责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陶行知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1]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责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2]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作为人的心智启蒙者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教书”,传递知识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要“育人”。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肩负起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正所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统的教师只是限于课堂的知识传授,也就是进行言传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师角色的定义是片面性的。教师的教育方式可以分为言传、身教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言传方式,一种是课堂以外的思想教育、品行教育等则需要教师的身教来完成。幼儿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阶段的个性虽属雏形,但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为教。有的家长说:“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辨别哪个是对哪个错。幼儿无法像中学生一样有选择性地去模仿和学习。只要发生在幼儿的眼前,幼儿都会去模仿和学习眼前的对象。在幼儿园,幼儿时刻模仿教师的行为和动作。幼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更要以身立教。比如,王老师性格开朗直爽,她所带班级孩子比较活泼自由;陈老师严肃、纪律性强,她所带的班级孩子也比较严肃。这种模仿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幼儿园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幼儿接触时间最长、关系密切的成人,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所以幼儿园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一个具有良好的师德、有着较强责任心的幼儿教师应当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要以身立教,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1]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首先要求。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品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思想进步,首先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尤其在幼儿园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老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少年儿童具有“向师性”强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语到行动各个方面都首先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真正楷模,给他们最佳影响。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和影响学生。比如孩子们刚上中班的时候,存在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经常随地扔垃圾。于是经常在孩子们面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有时,我还会把地板上的垃圾捡到垃圾桶去。久而久之,班上的学生不再随手扔垃圾了,更是学会了爱护环境,主动收拾看到的垃圾。我们应当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行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做到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也就是为人师表。
        三、关爱学生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到“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心奉献给他。” [2]就如幼儿园的孩子,虽然还小,完全不懂懂得爱的概念,但是孩子们什么都能感觉的到,如果你关爱他,他会把你的爱像种子一样埋在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教师要“以德育人”必须先关爱学生。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进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两方面。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但严要得法,慈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刚好遇到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我那时在教大班的学生排练舞蹈,有一位学生遇到困难都是躲起来哭,甚至是啕嚎大哭,影响其他学生的排练。我找他家长谈话,通过了解,得知孩子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和正确引导,心里产生畏惧和自卑。 在排练过程中,我和他套近乎,给予他关怀。即使跳错一个动作都要极其的耐心去教他,去鼓励他。如果舞蹈动作连贯好看,然后在他额头贴朵大大地红花,并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进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