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小学德育工作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欧燕萄
[导读] 小学生处于道德和法治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一般都以他人的规则标准作为自己判断的方式
        欧燕萄
        重庆市綦江区沙溪小学 401420
        摘要:小学生处于道德和法治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一般都以他人的规则标准作为自己判断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规则有明确的意识,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将小学生教育成为可以融入社会的一份子,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如何加强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成了德育教师关注重点。本文主要讲述德育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培养策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程;德育工作;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是塑造一个学生的人品、志向、情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从原来的书面成绩转变成多元化的评价。随着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德”与“才”不可偏废。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创新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学生,天真烂漫,对于事物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别人说什么就以为是什么,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道德法治课程一方面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客观的规律,另一方面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根据规律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的习惯和风俗流入社会,融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学校做为教育机构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示学生核心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一)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近。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以及年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需要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身边事和身边人,深化课程内容,让课程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必备的生活安全小常识,让同学们积极讨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红路灯,斑马线,询问他们闯红灯,不走行人道的行为是否正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形成安全意识,让学生积极的提出看到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二)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场所。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与法治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治德育知识竞赛,以小组或者班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钻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校也能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渗透规章制度,加强名主管理,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进校园规则的建设当中,听取学生的意见,促使校园文化更好地发展。
        (三)倾听学生心声,激发情感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师生之间对话,可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爱祖国,爱家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同时,小学生又处于情感丰富,想像力旺盛的阶段,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教师应当为学生在课堂表达自身情感,提供机会,在倾听的同时加以引导,能够及时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
        (四)开展趣味教学
        强烈的好奇心和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带有趣味性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充分参与,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请来学校所在地区的民警为学生们,现身说法,讲解法治与道德的知识点,开展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知道在遇到突发困难时可以向“警察叔叔”求助。在这个课程上,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生活中的小故事,提示在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安全威胁,便于学生记忆。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请学生拍下身边安全警示标志,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课程既“入耳”又“入心”,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避免误入歧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的内容,开展趣味教学,吸引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和记忆,落实立德树人,实现素质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曾聪.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9(21):42+66.
        [2][1]葛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德育工作策略[J].吉林教育,2020(31):19-20.
        [3][1]陆伟东.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小学德育工作途径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