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潮州文化资源,落实《乡土中国》教学——从当前语文教学新任务看《乡土中国》的有效导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爱妆
[导读] 从语文课程标准来说,重视阅读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刘爱妆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  广东 潮州 515645
        摘要:从语文课程标准来说,重视阅读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任务”。特别是在社会性纸质阅读越来越少的状态下,“整本书阅读”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把“整本书阅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实处,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太明确且学习方法缺乏的学生,“如何真正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顺利完成自主阅读,主动进行思考探索?”更是一个农村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学生身处文化自成一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潮州,耳濡目染潮州本土文化,借助潮州文化资源,落实《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潮州文化;《乡土中国》导读;激趣    
        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早在1941年,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整本书 阅读主张。今年,部编版新教材第五单元的学习任务就是阅读学术著作——费孝通《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任务”,强调阅读学术著作,有助于全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教学新任务下的思考与困惑
        《乡土中国》是新课标教材要求必读的书目,此书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它与学生们所熟悉的小说题材作品不同,作品带有浓烈的学术气息和社会学专业味道。如何顺利的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的?温儒敏教授给出了这样的指导意见:“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所要求我们的,主要旨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因此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一)学习任务的分析与思考
        《乡土中国》由14篇文章构成“论文集”,在五六万字的规模下容纳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术专著。首先,文章脉络难以把握,感觉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能够串联起来,各个部分相对分散;其次,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社会学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全书专业性概念有几十个,部分超出了这些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这些都成为学生顺利阅读的障碍。
        (二)学生情况的评估与困惑
        对于我校学生来说,《乡土中国》这类社科类作品阅读起来有点费劲,确实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即是学生问题:首先是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高一级的录取为镇内分数末端,学生成绩总体偏低,基础不扎实,很多学生对学习很懒散,更没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较多学生有偏科现象,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就认真点,不感兴趣的科目基本没有配合老师去完成课堂任务。其次是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在平时,语文课内知识点落实都比较费力,面对貌似课外读物的整本书阅读,很多学生阅读提不起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马虎应付,不太配合。再加上本来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是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平时课外阅读量就很少,这个作品又理解吃力,所以学生们很难坚持甚至是完全没有动力去打开书本进行阅读。
        二、借助潮州文化资源,落实《乡土中国》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因此能不能激起学生兴趣成了学生能否认真完成自主阅读思考的关键。那么,如何上好导读课,利用有利的条件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潮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自成一格,既有文化的丰厚遗存,又有现代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渗透与交融。况且学生多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平时交流语言多是潮州话,耳濡目染的是潮州的乡土人情。借助这一地方优势,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完成整本书阅读,达成新课程标准。


        艾利亚斯说过:“只要过去的经验和状况在现实的社会存在中还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只要世代相传的人们还能够从这些词的意义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些概念便有生命力。”潮州的民间风俗和风土人情,无论是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还是饮食文化等,无不明显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些古朴的民风民俗,记述了潮州灿烂悠久的历史,潜移默化着潮州人的精神品质,雕琢着潮州人的灵魂,涤荡着潮州人的思想。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从家乡繁多的各种习俗中,选择了契合《乡土中国》的以下几种本土风俗习惯来作为作品导读的材料:
        (一)在潮州最接地气的神——土地爷!潮州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唯以土地神最为普及,潮州街头巷尾各乡村大都有神庙,称为“福德老爷”,各大神庙大都立有土地爷土地妈偶像。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人们都会带上祭品举行拜祭,俗称“牙祭”。从城市到乡村,工厂到商铺,从居家到客舍,土地爷都是大家心目中安家立业的庇护神。用土地爷这位家喻户晓的神明导入,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潮州人这么崇拜土地爷?土地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二)潮汕人表白土地的方式——拜五谷主。“五谷主”俗称“五谷母”,是非常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在潮汕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潮汕人俗称五谷母生。在农村,农民们会用新米碾成米粉,做成“谷穗”、“镰刀”“尖担”等各种各样形状的粿品,用箩筐装好挑去田间地头来祭祀五谷主,祈祷“五谷丰登”。用潮州人拜“五谷主”导入:潮汕人拜“五谷主”是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表达对无私赐予粮食的土地的深深的感恩之情。
        (三)潮州人出门必备良药——井泥。在潮州,以前没有自来水,水井在农村随处可见,而水井也是深受世人的崇拜,民间有井公井妈的传说,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人们也都会到井边祭拜井公井妈,而井里的泥土还有妙用,出门的游子总会带上母亲从老家井里挖出来的一块井泥,用红纸包好,用以保佑出门的游子,平平安安,不会水土不服。用潮州人对井的崇拜导入,引导学生明确:拜井神带井泥也的表现了潮州人对土地的崇拜,也体现了潮州人浓厚的感恩之心——崇拜土地、饮水思源。
        (四)潮州人祭祀祖先的圣地——祠堂。潮汕祠堂遍布潮汕地区各乡镇村居,总体数量以万计,大多建造考究,历史悠久。历史上维系宗族亲缘的祠堂,至今仍是潮汕农村地区重要的宣教场所。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长辈在祠堂中教育子孙的重要人生课题,一般的祠堂的族谱中,都会有个远祖排在最前面,接着就是本地这支的祖先和本族的名人,每逢重大节日或祖宗忌日,就是子孙聚会之时,此时,除了提醒子孙不忘祖宗之外,也是族人联系亲情的时机,更是以祖先的德行来教化子孙,以祖先的作为来激励大家砥砺前行,千百年来,祠堂祭祖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也让宗族文化代代传承了下来。在潮汕人心里,祖先崇拜才是最根本的宗教,而祠堂,就是祭祀祖先的圣地。潮州人还有很浓厚的家谱情结,每一个姓氏,几乎都有自己的辈序诗,村民们用辈序给孩子取名字。以浮洋镇潘刘村刘氏书名的辈序诗为例,刘氏书名的辈序诗是:乃克从麟祥,道国尤为裕,传家诗礼全。辈序就是从一个侧面简单地反映出了对于同一个家族的格局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序列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从维护着宗族亲缘的祠堂到体现辈份的辈序诗,这反映出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亲属关系,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格局?
        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又品味到潮州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人说潮州人很迷信,我并不认同!潮汕人拜土地爷,拜井公井嫲,拜五谷主,拜祖先,其实潮州人是用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仪式来敬畏土地、饮水思源、感恩自然和对祖先的报本答恩。通过找寻这些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我们都可以在《乡土中国》中找到解释这些现象的答案。
        结语:利用契合作品内容的乡土文化,搜罗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与书的距离便拉近了,学生就会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克服畏难情绪。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学生只要具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认识到阅读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就能够自觉主动找时间阅读,并进行深刻的思考,顺利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
        参考文献:
        [1]蔡泽民,信仰民俗,祭土地,潮州风情录【M】,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1988年。
        [2]陈雍编著,潮州大闹热,潮州文化从书【J】,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