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伊始趣先行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梁泽伟
[导读]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诗意的序曲。
         梁泽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茶东小学

        内容提要: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诗意的序曲。新课的导入导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的开始,趣要先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故事导入,以趣激趣;情境导入,以启促趣;游戏导入,以玩引趣;问题导入,以疑生趣。
        
        关键字: 导入  课程标准  有趣  故事  情境  问题  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兴趣是由迷惑、疑问、好奇引起的。作为一名教师,应精心准备,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内容,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新课的好奇心,也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迷惑、疑问中油然而生,激发学习动机。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诗意的序曲。新课的导入导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期先声夺人的功效。导入新课有时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孩子沉湎于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造成学生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的愿望;有时还可以用故事或猜谜语等形式开讲,让孩子感受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趣要先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一、故事导入,以趣激趣
        故事是儿童是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讲议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当中,就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例如方丽娜老师在执教《长、短》一课时,她是这样开课的:黄牛伯伯和小白兔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在树下乘凉,一只蚊子落到了黄牛伯伯的身上,黄牛伯伯把尾巴一甩,蚊子被赶跑了。蚊子又飞到了小白兔的身上,小白兔也学着黄牛伯伯的样子,用尾巴去赶蚊子,可怎么也赶不走蚊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发言:“因为黄牛伯伯的尾巴长,小白兔的尾巴短……”从而轻松引入了长短的认识。
        一个“赶蚊子”的童话故事令孩子们哈哈哈大笑。笑声过后,带给孩子们的是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为什么黄牛伯伯的尾巴能把蚊子赶跑而小白兔尾巴就不能把蚊子赶跑呢?”。这个故事情趣高而寓意深,方老师巧妙地把这个枯燥面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孩子们始终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情境导入,以启促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就像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赋予数学学习全新的、深刻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课时,在课的开始,多媒体画面中就出现了一间琳琅满目的书店,小明与小红高高兴兴地步入书店,看到《科技书》的价钱是15元,《格林童话》的价钱是10元,《十万个为什么》的价钱是16元等等,这时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在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到小明和小红在书店里买书,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课室里一下子好像烧开水有锅,同学们都纷纷地举起手,“小红买了一本《科技书》和一本《格林童话》一共多少元?”“小明买三本科技书和两本《十万个为什么》共多少元?”……,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了,新知识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
        由于有了这样的有趣而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容易地被调动起来,课堂的问题或主题自然而得到强化,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游戏导入,以玩引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迎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游戏活动导入是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在一节课的开始,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带进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
        例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她是以拍球游戏导入新课的。她先把全班分成两个队,每队选一个代表,为自己队起个队名,写在黑板上。学生听后,一下子乐了起来,认真地听老师的规则。然后她跟学生定拍球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队拍球数量最多就得胜。每队来三位代表,每位选手拍5秒种。选两名裁判员数数……。就这样,吴正宪老师利用数学游戏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进入课堂,从游戏的公平性来引入平均数的生活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课堂新知识的教学。
        充满游戏色彩有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吴老师在新课的开始就与同学们玩拍球游戏,这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被引发,能造成学生欲想与实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为新授内容作好铺垫。
四、问题导入,以疑生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疑生趣,由疑诱思,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一课时,一位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问学生:“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头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超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学生有的说因为石头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等等。通过设置这一疑问,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位置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引入新课时充分利用设疑这一“催化剂”,是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了学生敢问、勤思、善思、敢试的精神,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变,要做到课伊始,趣先行;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我们还要对新课导入的规律进行不断探索,不断寻求新课导入艺术的魅力。
        参与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施勤,柴林喜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做创造的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张莉,陈秋宾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赋予真实的学习意境——再谈数学课堂的“可视”导入》方丽娜 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