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心臆,乐府恒瑰——浅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刘宁
[导读]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刘宁
        (中共大庆市让胡路区委党校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表现了汉末社会及其思想大转变,以及文人在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的心境。《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后来的五言诗或多或少都带着受其影响的痕迹。
        关键词:自然朴实;韵律;思想转变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未留下作者姓名。《古诗十九首》是典型的五言诗结构,比四言诗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句式结构特点和表达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具有五言诗的一般特征,但同时也具备一些其他的特点。
                一、含蓄简练
        《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都是经过诗人斟酌之后最终确定的,用词言简意赅,蕴含了十分深刻的含义。诗人很善于使用古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将内心十分复杂的情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一种含蓄、简练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会让读者觉得厌烦,在阅读的时候反而会觉得比较轻松,也便于记忆。比如《东城高且长》中写道:“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抒发了诗人对烦闷生活的一种情绪和态度,其中的“晨风”指的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怀苦心”则表示大雁不能展翅高飞时心中的一种苦闷;“蟋蟀”喜好温暖的季节,“伤局促”则指的是冬天即将来临,蟋蟀将面临艰难的生活,如果单纯地将这些意象结合起来,会显得有些牵强,但是仔细研读却可以发现,晨风与蟋蟀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原型,晨风来源于《诗经》中的篇名《秦风·晨风》,而蟋蟀则来源于《唐风·蟋蟀》,正是由于诗人引用了古籍作品中的意象,因此使得整首诗歌更加自然。
                二、雅俗兼该
                《古诗十九首》虽然并不是一个人所作,但是每首诗歌都呈现出一种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比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每篇诗歌的篇幅不超过二十字,概括出诗人的全部意思,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探寻。比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表达了诗人在尘世生活中苦苦挣扎的状态,是一种精神理想与现实生活不相符造成的一种煎熬和挣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描绘,他认为命运就像是被暴风卷起来的尘土,起伏不定,短暂而且空虚,正如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诗歌中简单的语言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其中的语言之所以都能形成类似的风格,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诗人都是东汉末年落拓失意的文人,他们在仕途上失意,对前途十分迷茫,生活在社会底层,加上社会动荡不安,周围的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们寄情山水之间,他们对自然生活十分向往,而且长期生活在民间,能够吸取民间诗歌的净化,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他们把复杂敏感的思想感情纳入简约的语句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成语、典故、前诗人的著名诗句。【1】
                三、音律之美
                《古诗十九首》有如此高的社会成就,能够流传至今,还得益于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其韵律之美在每首诗歌中都有体现,比如“今日良宴会,欢乐俱难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句句都很押韵,意象也比较完整,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古诗十九首》的韵律之美也体现在诗歌的格调方面,格调的体现与诗歌本身的艺术手法的应用也分不开,比如倒文手法的应用,将文字的韵律感应用到极致。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叠字,叠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显著的一个语言特征,叠字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更有韵律,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记忆。比如《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装,纤纤出素手。”这六句中有六个叠音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这六句诗中一共有三种类型,每个类型相互联系,相互之间也有区别,比如第一句中的“青青”和“郁郁”形容植物长得十分茂盛,生机勃勃,“青青”强调了植物的颜色,给人营造了一种绿色盎然的感觉,“郁郁”则重点刻画了植物的形态,长得郁郁葱葱;“盈盈”和“皎皎”都是用来形容女子体态婀娜的,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盈盈”表示一个人的体型比较轻盈,而“郁郁”则更多了一层风情万种的含义。“娥娥”和“纤纤”都是形容女子的容貌的词语,但是“娥娥”侧重于女子的红妆之美,“纤纤”则主要是对女子的手部的描绘,表明女子有一双纤纤玉手。诗中的六个叠音词不但用法各异,而且与后文中所形容的意象十分相配。比如草的颜色是翠绿的,柳树的形态是轻柔的,这些叠词可以实现自幼地搭配,简单朴素的文字就将楼上的女子婀娜多姿的形态表现得很到位。【2】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展现出五言诗的精华,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应用技巧。虽然其中并没有华丽的文字,字字朴实,句句自然,但是每个汉字都凝聚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用一种自然而且凝练的手法,将社会状态、人民的生活境况、自己的希冀和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时,也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古诗十九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东汉末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3】

参考文献:
【1】《古诗十九首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36;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张清忠,《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作者简介:刘宁(1978年12月--),女,汉,黑龙江省汤原县,文化学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
                
快递信息:刘宁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创业城小区13-19-1-901 13351493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