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 陈英
[导读]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在接受教育洗礼的过程中
        陈英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中心小学    635102
        摘要: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在接受教育洗礼的过程中,应当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石,塑造学生内在的传统文化内涵,并能够在语文课堂进行文字、知识和情感的文化价值新途径探索。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的情感深处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形成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评价下,学生在语文素养形成中,逐渐能够追逐传统文化内容,实现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并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思考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进行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渗透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方法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跟随新时代发展的脚步,逐渐思考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因素,并能够将学生放入课堂的中心,挖掘学生在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品质方面的潜在文化意识,逐渐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能够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主动表达,在社会实践和传统文化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存在的必然价值,进行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形成传统文化的建构模式。教师不断进行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在课堂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为培养新时代的小学生而不断努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为了能够与社会接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语文教学的发展性和教育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联系。学生在深厚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爱国、爱集体、爱学习、爱他人的良好文化素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文化修养的提高,在与人交往和合作学习中,都能够体现出文化的内涵。
        1.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在形成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并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空间的挖掘和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并能够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积极合作和不断探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学习的实际意义。从图文并茂的课本中逐渐收获传统文化知识,在实践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思想和健康身心,学生离不开课堂学习,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语文学习内容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承接的关系,并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伴随着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并能够有效的将传统文化注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并不断探索文化内涵,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好习惯。
        3.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整合和深入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凸显出它独有的魅力,教师应当把握时代发展契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和创新。传统文化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戏剧和曲艺等,还有课本中学习的诗词歌赋,它们都是我国的国粹,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行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带着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传播者,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不断的学习和进行文化的塑造,形成传统文化教育与自身知识的融合,并能够在自己的带领下学生也能够不断的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文化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途径,抓住传统文化学习的重点,逐渐与教师形成了文化的共性认识,并能够探究出传统文化的宝贵。
        1.教师从教材出发,找到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也应当不断挖掘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知识的延伸。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自主思考,感受古诗的韵味和背后诗人的文化气息。比如古诗《元日》的学习中,让学生联想到传统节日,并让学生自主搜集春节时家里的习俗和自己的感想,逐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独特性。传统文化节日还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习俗和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在传统文化节日中都做了什么,进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连接。并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情境展示传统文化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形成知识的情境化,感受传统文化学习的内涵,并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示儿》古诗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思想,并播放爱国歌曲,让学生在高涨的气氛中形成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教师应当将学习氛围逐渐推到现实班级建设中,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应当能够为班集体思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品德。在与他人交往时更要懂得礼貌和尊重,逐渐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
        3.在学生的阅读课堂增加传统文化书籍
        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含量,而且在阅读中能够让学生形成全新的阅读品质和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合理化阅读材料选取时,应当加入传统文化的书籍,并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品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不断形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论,在不断进行传统文化书籍的相互借阅和交流活动中,实现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真情实感。并能够在写作中形成传统文化写作内涵,加强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能够不断的搜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品质,塑造自己的文化底蕴。
        4.在传统文化节日里做相关实践活动
        为了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应当在传统文化节日里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氛围,并能够不断的形成传统文化思想转化为传统文化行为的重要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加强了交流,也能够将自己的文化想法和文化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逐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能够自主找到传统文化中的实践性内容。例如教师在元旦时,组织学生进行娱乐活动,并能够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张贴标语,把学生自己的书法拿到班级里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文化榜样的带领下,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并参与文化教育的实际行动,加深了学生的文化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总结
        新时代环境下,教师应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不断思考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构筑传统文化为底蕴,语文教学内容为情境的重要教学活动,并能够将传统文化中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容进行积极的表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会到传统文化学习对自身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中,形成了全新的自主学习传统文化架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参与教学实践,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欲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宁夏教育,2019(02):71-72.
[2]杨福.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J].学周刊,2019(02):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