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贝
馆陶县第一中学 河北省 邯郸市 057750
摘要: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改革热潮,新课标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各学科学段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及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语文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任课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高中语文在高中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关乎着学生的高考综合成绩,而且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修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过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对于学生思想观念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普遍缺乏良好的素质教育理念
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流趋势,可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于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承担着高考升学的多重压力,所以导致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良好的素质教育理念。他们往往都会将大部分的教学重心放在高频考点和应试技巧上,以致于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修养以及文化认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因此就会出现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落实素质教育而脱离原本教学目标的问题。不少高中语文教师都会盲目地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导致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太过单一僵化
正如上诉所说,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都较为严重,这也直接导致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旧习惯沿用传统落后的教育手段,主要以“灌输式”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为主。但是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让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与此同时,还会让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不仅造成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低,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他们的教学内容都是以高考大纲和语文教材为主,鲜少会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积极革新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课标也一再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进而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对于处在高考前期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应有的凸显。因此,许多学生都只能在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和教学引领下机械化地进行学习,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很少会有良好的课堂互动。以致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实质性的发挥,高中语文教师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因而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明确素质教育目标
面对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充分明确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与基本内涵。进而能够转变以往一味专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观念,并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地融合,让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向着实用性与创新性所转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修养以及文化品质。从而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实现自身主导地位与学生被动地位的有效转变,让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还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执教《我与地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史铁生“荒芜冷落—生机盎然—活力永存”的心理历程懂得生命的珍贵。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带着“饱受病痛折磨的史铁生最后为什么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这一问题来剖析这篇文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创新互动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还应当积极创新互动教学形式,这也是有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效率,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教师在执教《故都的秋》一课时,就可以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一起来谈论有关于秋天的感受与想法,并试着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眼中的秋天。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大方地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印象,从而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拓展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生语文素养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接受式学习仍旧是当前大部分高中生所常用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教师一贯地“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已经将教学重点和知识框架提供给学生,所以学生只需要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就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可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一直以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不过,教师在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而可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以往“成绩至上”的错误教育观念,而是要严格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来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明确素质教育目标,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内容。从而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创新互动教学形式以及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举措,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爱华.新课改下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3):53-55.
[2]谢忠祥.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1):194.
[3]倪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的运用探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