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琳
灵山县檀圩镇中心小学
摘要:生本理念即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的响应,是推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要角色,辅助学生实现学习模式转变与优化的重要教学指导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为了推动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转变,同样应该以落实生本理念于课堂之中作为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的基本方向,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框架之下积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环节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与思考教学内容的主体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的教学环节创新方向。在这一教学活动的创新实践的过程之中,生本理念作为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环节核心的教学理念应用而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为了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也应该及时地对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分析,并真正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框架之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环节的优化,以此真正落实生本理念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
1.活用数字资源丰富课堂表现机制
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践之中最为重要的主观动力,这是由于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较弱,其在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如果不能以教学模式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小学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首先做到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表现方法新颖的数字资源进行利用,使教学内容能够在数字资源的作用下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守株待兔》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小学学生能够真正对这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真正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展示了一段媒体资源。透过数字多媒体设备所播放的媒体资源与传统依靠教师语言与教材文字表达的表现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地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的调动模式之下,班级学生能够高度集中地对视频资源中动画形式演绎的《守株待兔》进行赏析。这一赏析过程将使得学生真正由动画内容中产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后续文章的实际学习过程之中。
2.组织趣味活动优化课堂学习模式
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能够使小学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其在活动中与同学构建起互动关系,以此活跃课堂教学环节的气氛并增强教学环节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课堂学习模式的优化。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展开学习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首先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角色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并在整理之后引导班级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文章角色,依照学生的选择将学生进行了角色分组。之后,在笔者要求之下,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文章中所说的话进行了勾画,使其能够在后续的活动之中快速地找准自己角色的“台词”。在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完成之后,班级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开展了模拟文章角色的文章演绎活动。
在活动过程之中,学生不仅通过活动的形式更立体地了解了文章中的主题内容,并且真正在与同学角色的互动关系中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使其真正养成语文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的学习个性为本
1.教学任务分层创造自主探究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之本,使其学习模式从根本上发生由被动向主动的变革,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差异性对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影响。这种差异性是由小学学生在以往学习活动之中不同的学习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环节之中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尊重小学学生的学习个性,则难以真正向学生提供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探究空间,使其难以真正胜任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个性为本,做好课堂教学任务的分层工作,以此为学生创造出真正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课堂学习环境。
例如在《走月亮》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课堂的预习环节即给班级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预习任务,以分层的形式使得班级学生都能够切实地参与到课堂的自主预习环节之中。首先,针对班级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笔者设置了引导班级学生在初步阅读中归纳与整理文章主题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中表层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起阅读基础;而针对班级中学习能力相对更为优异的学生,笔者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对主题进行整理之外,还需要对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在预习环节之中为后续阅读学习实践之中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奠定扎实的基础。课堂任务分层的方式使得班级小学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与自身实际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空间,以此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探究者,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自主认知基础,为其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习小组分层营造合作互助关系
以学生的学习个性为本,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量,使学生能够在以个性为基础划分的小组之中形成合作互助的关系,优化学生在课堂之中的自主学习效益。在以往的课程之中,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所产生的问题各不相同,而教师受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个人精力等元素,常常难以在课堂中真正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得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基础方面难以真正形成牢固的学习结构,不利于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步进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个性进行小组成员的统筹划分的方式,能够真正在教学中形成点对点式的小组合作互助关系,使学生能够将偏向基础性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并由小组中成员帮助学生解决,以此形成多小组并行的问题解决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人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搭石》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班级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之中对文章中“美”这一主线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学生在理解主线过程中对文章所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笔者在课堂中引导班级学生在小组中开展了合作互助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班级中学习个性相对较弱的同学能够将自身对文章内容的基础性理解问题进行整理并分享,使小组成员能够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并由小组之中学习个性较为优异的同学负责整合并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一合作互助解决模式使得小学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问题解决的主体,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极大地优化了课堂问题解决模式,保障了每一名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建立,促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小学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教师应该始终对生本理念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并在其框架之下做好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制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环节之中推动教学模式的具体优化,以此真正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位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有效学习的实践思考[J].速读旬刊,2016(5).
[2]赵会敏.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