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雯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校拓展课程的开展.小学艺术教育得到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
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这种现状,我利用“拓展课程下加强对学生合唱“音准”能力的培养,争取在拓展课上的逐步研究中拿出让老师和学生们喜欢的、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在学校合唱教学有效的开展起来做出研究性实验与铺垫。
关键词: 拓展课程 合唱 音准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指出:“对合唱整体在技术手段上的一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及理想的节奏的变化。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唱团员具有良好的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其它一切都谈不上。”一支优秀的合唱团队,建立良好的音准是排出优秀合唱作品的基础,尤其是我们这种民工子弟学校,团员基础弱的拓展性课程,解决音准的跑音问题尤为重要。
在合唱教学中,虽然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但音准绝对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需要下苦功夫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形成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它是与训练歌唱形成视唱练耳相关的能力同时进行的。
良好的音准是进行其他训练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很有潜质的音乐学习者进行合唱训练,非常有可能因为个别人的音准问题而破坏了合唱的整体平衡和融合。还有一种情况,就局部而言,有的成员可能自己唱得很好,但和其他的同学合起来感觉就差了很多。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织体,是由个体声音组合起来的,这样,音准就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音准训练成为了重中之重。
1、在课前十分钟中涉及音准训练柯达伊。用柯达伊手势教学生认识7个音符的音高音准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在课中旋律练习里巩固音准训练低年级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都比较简单易学,在歌曲教学中融入音高音准训练,逐课提高加强音高音准感。
3、在课间音乐游戏中深化音准训练。音准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
4、在课时歌唱教学中促进音准训练在每次歌唱教学中,渗透音高音准知识的教学十分重要。
音准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的横向和纵向的音高。如练唱音阶、练唱音程(包括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构唱和弦、训练内部听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音高训练,让队员对音的高低、音的和谐有个认识。对于合唱这门集体性的声音艺术来说,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采用“干扰”听觉练习:比如我在训练《库斯克邮车》这首曲子时,先在学生唱熟了高声部的基础上给学生弹奏低声部的旋律进行伴奏,给学生的听觉造成干扰,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唱自己高声部的同时能兼听到另外一个声部与他对抗,而自己声部由于很熟悉了不至于跑调,也可以先练习低声部,老师弹奏高声部旋律进行伴奏加以干扰,反复练之,效果很好,最后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就很和谐了。
在训练中,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听觉和音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学生合唱教学中的音准训练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听赏教学策略
在合唱教学中,加强音乐听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消遣式听赏
消遣式听赏就是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距离学生最近的优势、利用校园里的多种教育媒体,充分展示合唱艺术的魅力,不断扩大音乐欣赏面,积累高质量的作品数量,渗透到孩子们的校园内外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尽情地畅游在合唱艺术的海洋中。比如:
——利用校园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放世界组名的合唱歌曲,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听到优秀的合唱作品,耳熟能详、随口而唱。
(2)律动式听赏
律动式听赏策略是以身体动作来对音乐作出反应,也称为律动式听赏。让学生细听歌曲,“听”到声部间的交流,并通过律动活动在音乐—听音乐的耳与眼—运动着的身体—迅速反应的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密切关系,引起音乐、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
(3)联想想象式听赏
联想想象式听赏就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进行,联想或想象意境、情绪、情景、画面、色彩等的听赏过程。学生可以自由表现,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表现形式不在于华丽和复杂,而在于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真正地学会用心聆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所以教师要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引导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培养他们会发现美的音乐耳朵,提高合唱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激发自身学习、参与合唱的兴趣,如此,常常会在训练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 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心理学基础》普凯元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3.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 [J]合唱训练.2013(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