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更美——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黄信侠
[导读] 音乐新课标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
        黄信侠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二小学 325000
        摘要:音乐新课标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并不是丢弃技能训练。小学1—2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用大嗓门唱歌来表示他们高兴的情绪,要么就是奶声奶气的。假如没有伴奏,所有的歌曲都是一个调。而新课标明确指出1—2年级的孩子要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因此,探索出一套低段学生歌唱教学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歌曲处理一目了然
        二、通过模仿、积累——让学习“水到渠成”
        1.模仿录音范唱
        2.模仿教师范唱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
        1.创设环境情境,感悟歌曲情感
        2.创设语言意境,感悟歌曲情感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多媒体    模仿    情境    感悟
[正  文]:
        相信听过语文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后,发音一次比一次标准、对文本情感的拿捏也一次比一次到位,在场的老师总能被学生动情动听的朗读打动。
        纵观我们的音乐课堂,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一会儿带着学生律动、游戏,一会儿又是多媒体、打击乐、创编活动,根本无暇对学生的歌唱进行有效指导;有的教师则一味地让学生开心地唱、或优美地唱、或脸上带着笑容唱,而学生只能机械地反复着,歌声却一次比一次“冷静”,就连微笑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在歌唱课上听不到孩子声情并茂的歌唱,看不到教师极富睿智的指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音乐新课标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并不是丢弃技能训练。小学1—2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用大嗓门唱歌来表示他们高兴的情绪,要么就是奶声奶气的。假如没有伴奏,所有的歌曲都是一个调。而新课标明确指出1—2年级的孩子要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因此,探索出一套低段学生歌唱教学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歌曲处理一目了然
        低段的孩子刚刚步入音乐的殿堂,假如教师在歌唱处理时硬生生地告诉孩子,这儿要强、那儿要弱,他们无法理解老师的意图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因此,作为音乐老师要尊重低段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特性,让直观、新奇的东西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本人曾听过一节二年级的音乐课——《小鸟的歌》,执教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会歌曲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神秘兮兮地说要给他们变个魔法。一听老师要变魔法,孩子们马上闭上了眼睛,满心期待。

这时只听教师说道“一、二、三,变”,孩子们一睁眼就看到课件里的歌词真的象变魔法一样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接着老师请小朋友说说魔法是怎么变的,由于多媒体课件很形象很直观,学生马上能说出它的变化。这时,老师追问一句大歌词要唱的怎样、小歌词要唱的怎样,学生得意地说大歌词唱得大声,小歌词要唱得小声。接着,请小朋友把这种变化唱出来,你会发现——魔法真的“显灵”了!
        二、通过模仿、积累——让学习“水到渠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唱歌教学自然也要围绕“听”来进行。孩子的耳朵是最灵敏的,歌曲的情绪、情感会通过录音原汁原味地传递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因此,当孩子的歌声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时,不妨再次播放录音,相信孩子内心的体验积累到一定厚度,自然会用歌声表达出来的。
        另外教师的范唱有着光盘无法比拟的优点——对比,比如声音的对比,表情、动作、情绪的对比等等。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二年级音乐课《过新年》时,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过年的喜庆氛围中,个个情绪激动、直着脖子大声地演唱。此时,我模仿他们的样子唱了一次,又用适中的音量和喜悦的心情唱了一次,然后让学生分辨哪一种演唱是美妙的并模仿。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含情传神的范唱,通过对比、分辨到逐渐体验、积累,最终能用适当的速度、力度和音量来诠释作品的情感,从而体验和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
        1.创设环境情境,感悟歌曲情感
        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
        如:在二年级《小小摇篮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我在音乐教室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黑板上贴满闪闪发光的星星和月亮图片,把它装点成美丽的星空,兰色窗帘轻轻垂下,教室里光线适度、柔和。当音乐声响起,在这音与境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他们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晚,妈妈的怀抱中……准确地捕捉到了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柔美、和谐的音色中。
        2.创设语言意境,感悟歌曲情感
        语言也是歌唱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小学低段,教师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如:在《草原上》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在无比辽阔的草原上,有着洁白的羊群、奔驰着的马群、安静的牛群、愉快地劳动着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在营造好意境后,辽阔的伴奏出现,学生内心深处感受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唱出了宽广、自豪的歌声。
        歌唱可以使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面对稚气十足的小学低段学生,我们更要花心思去考虑歌唱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是否真的适宜于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得愉快、有效,真正让唱歌成为学生的一大享受!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年第2期、第3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