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钢琴教学中明“理”育“情”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王聪
[导读] 结合当前的高中钢琴教学课堂现状,可以发现,
        王聪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
        摘要:结合当前的高中钢琴教学课堂现状,可以发现,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基本是以模块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教师一直忽视了对于乐理知识以及情感的教学。音乐的本质就是对于情感的表达,那么,在高中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坚持以情感为载体,通过开展情感审美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够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专业艺术人才。本文就针对高中钢琴教学中明“理”育“情”策略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更好的推进高中钢琴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钢琴;教学方式;明“理”育“情”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中钢琴教学改革工作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众多教师也在积极探寻新的钢琴课程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把握钢琴教学的重点内容,更好地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初阶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基本技巧和简单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随着逐步的发展,学生要想达到艺考的水平,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技巧,还要实现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表达。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坚持明“理”育“情”策略,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学生的个性,不断丰富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
一、高中钢琴教学中明“理”育“情”策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作为高中刚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情感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钢琴学科。教师加强对于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在钢琴教学中实施明“理”育“情”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练习时结合音乐演奏情感来进行练习,避免学生练习的曲子流于表演,真正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需求[1]。此外,情感教育作为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有效实施明“理”育“情”策略,也有效弥补了当前钢琴教学中的不足,实现了对高中钢琴教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高中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钢琴课程教学传统化
        结合当前高中钢琴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整个课程教学较为模式化,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技巧的练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重视对于情感的培养的,在钢琴练习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无法有效展现相应的音乐作品[2]。尤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改变了课程教学的模式,那么多教师都在积极创建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结合当前高中钢琴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部分教师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能力,导致高中钢琴教学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琴教学的发展。
(二)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化
        钢琴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钢琴曲目,就要重视学生自身对于钢琴的认知以及感性理解,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的发展。在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一,课堂中主要考量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将钢琴曲目熟练的弹出来,而这是不利于推进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此外,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主体也存在辨识不清的问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钢琴的状态,学习过程存在机械化问题。在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下,过于强调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多是进行机械的训练,并没有在练习过程中有效融合自身的情感,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
三、高中钢琴教学中明“理”育“情”策略的实施
(一)积极开展理性分析
        结合当前高中钢琴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想有效推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带领学生进行理性分析音乐作品。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味的进行技巧练习,而应该要理解每一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曲式结构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钢琴学习的重要内容[4]。比如在学习肖邦的《小狗圆舞曲》作品时,可以带领学生先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性认识该作品。肖邦经过作曲家李斯特的介绍,认识了一位法国女诗人,一天肖邦在女诗人家中看到她家的小狗在自己玩耍,并不断回咬自己的尾巴,由于身体的转动,小狗怎么也咬不到自己的尾巴。肖邦在看到这样的情境之后,写出了这首曲子,因此,曲目听起来整个给人的感受是速度极快、短小精悍,也被也有着一分钟圆舞曲的称号。在作品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思考和体会,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对于作品的情感。
(二)带领学生悉心感悟
        在学生表演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其常常陶醉于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就导致学生主观印象和演奏的效果相差较远。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能够理性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同时学会认真聆听和悉心感悟作品,真正实现明理以情[5]。比如在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曲式结构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认真聆听作品感受,赏析作品,而不急于学习作品的演奏技巧。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然是一个优秀的音乐赏析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分析作品的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一些特别的和谐,尤其是重属、副属和弦的运用,让乐曲给人带来了色彩上的变化感受。通过带领学生赏析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体会作品的情绪和情感,也更好的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演奏钢琴作品,真正实现明理以情的目的。
(三)注重进行巧妙设计
        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就像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不同的音乐作品在情感的表达上是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的。那么,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的层次性,不能过早的进入不适宜的情感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示音乐作品[6]。以肖邦的练习曲《革命》为例,通过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发现肖邦是在获悉祖国沦陷,且流落他国,在悲痛和绝望中创作了这首《C小调第十二号练习曲》。在该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巧妙设计,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肖邦的悲痛、绝望情绪,了解革命主题应该是激昂且悲愤的,在演奏力度上是越来越强的,情感表达中也需要层层递进。在高中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水平,还要注重从大师作品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大师作品的特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情感认知范围。当然,在进行大师作品赏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绘画、文字等艺术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也提升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感悟能力。
(四)丰富课程教学方式
        教师要想有效推进高中刚琴教学发展,就要注重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针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点评[7]。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推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良性竞争。在表演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加上双钢琴、三重奏、四手连弹、八首连弹等不同的表演形式,以此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练习,转换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练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演奏,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更好的提升钢琴学习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本质就是情感的抒发、交流和碰撞,而每一首不同的钢琴作品情感抒发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展现的。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明理以情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高中钢琴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梓郴.浅论钢琴即兴伴奏在高中音乐课中的引导作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80-81.
[2]张富强.钢琴弹奏技巧训练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10):159-160.
[3]黎晋.对高中艺术类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19):204-205.
[4]王思思.关于高中钢琴校本课程内核结构建构的理性思考[J].中华少年,2019(32):224-225.
[5]有璐.浅谈广东省英德市偏远地区高中音乐特长班的钢琴教学[J].大众文艺,2016(05):247-248.
[6]赵丽彩.人文主义视角下钢琴教学的创新策略——以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为例[J].当代音乐,2018(02):67-68+76.
[7]陈曦.浅论艺术类高职院校高中阶段钢琴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音乐,2017(03):3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