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4期   作者:靳清扬
[导读] 市政工程建设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靳清扬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市政工程建设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为全面提升软弱地基的处理质量,应当根据实际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全面提升软弱地基的处理质量,从而为保证市政工程的稳定建站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策略
        引言:软弱地基的施工十分重要,处理技术、处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年限等各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对软基的处理,合理选择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软基土质结构采用不同的施工处理技术至关重要。必须要对软基条件、施工要求及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研究,不断创新、完善软基施工技术,提高软弱地基的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软弱地基的施工质量。
        1.软弱地基概述
        在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主要指的就是工程地基构成成分,主要包括淤泥、淤泥杂质或者充填土和杂填土等高压缩性图土层结构。这样的工程地基的含水量相对较大,导致地基的承载能力比较低。而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地基承载能力过低就会给工程建筑增加一定的难度,也将影响工程的稳定性。软弱地基的成形原因很多,也导致了软弱基地具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就是低透水性。软弱地基的储水功能比较强,含有大量的水。因此,这种地基很难保持平稳,极易出现塌陷的情况。其次是不可预测性。环境因素容易对软弱地基造成影响,且其具备不可预测性,容易导致各种沉降问题的出现。例如,市政工程建设改变了软弱地基以往的固态结构,因此土壤容易出现液化软化现象,这样工程整体结构很难保持平稳。最后是可压缩性。一般来说,软弱地基具备可压缩性。土层中含有松散的土壤和大量的水分。软弱地基一旦超过了承载重力,地基容易发生沉降现象。
        2.软弱地基对市政工程的影响
        2.1稳定性较差
        软弱地基具有孔隙多、含水量高的特点,所以软弱地基在稳定性上面临很大问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不太好,强度也比较低,因此软弱地基不仅仅是中间部分容易出现陷落情况,其边缘也容易因为雨水的大量冲刷而发生一定的坍塌。这种情况大大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情况,并且此类问题已成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问题。所以在设计软弱地基道路建设时,绝对不能忽略对于边缘工程的加固,以免道路受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2.2 结构不均匀
        由于软弱地基在土质上的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软弱地基的硬度、密度、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的土质组成的软弱地基在同样的基础上可能会有的部分地基密度和强度很小,也有的地基的密度和强度大,那么市政道路施工时不同程度的外力作用,可能会导致软弱地基受到外力影响而在结构上出现区块结构不均匀的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而且对于施工方的工程量也有相应的影响。
        3.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3.1 水泥搅拌技术的应用
        水泥搅拌技术在目前的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它主要是将水泥作为加固剂,然后利用特殊的搅拌机器,在地基的深处让水泥加固剂和软土进行融合,然后让其凝固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处理,提高了软弱地基的负载能力。

但是在应用该技术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不宜直接进行大面积施工,应该先进行小面积实验性操作,通过小面积的实验,得到科学的施工技术数据,将搅拌的时间、搅拌的次数和压力填充等都记录下来,为后面的施工做好准备;然后在开始施工之前,对所有的机器进行检查,施工技术核对核实,施工方案核对等,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2)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跟着施工设计方案走,严格执行技术指标,一步一步往前走,坚决不可以随意更改施工步骤;在施工之前,对水泥的配比进行检查,确保该配比可以达到施工要求的固化结果,还要对设备管道进行清理,保证管道通畅;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搅拌桩与水平面保持垂直角度,最后,在成型后对其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其满足施工的要求。
        3.2 加筋加固法
        加筋加固的方式是处理软弱地基常见的方式,在软弱地基中加入合成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可增强地基层抗剪抗干扰能力、提高地基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合成性材料的强度很大可对上部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使复合体承受一部分压力,使地基本身结构的受力变小。该方法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可使软弱地基更高地承受上部建筑物的荷载力,降低地基总沉降量,并能使软土固结速和沉降的速度加快,使地基结构稳定性更强。
        3.3 强夯法
        在进行软弱地基的处理时,强夯法是十分普遍的施工技术方式,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该项技术有着操作时间短、操作方式简单、处理效果相对理想的特点,因此,大部分道路工程都会通过强夯法来提升软土路基的强度。强夯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重锤在高处进行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对土体进行反复夯击,进而使路基变得更加严密,实现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但是强夯法只适用于不饱和土质,对于饱和度高、粘性高的软土路基就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在进行置换回填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碎石等相对坚硬的材料,粒径不应该大于50厘米。
        3.4 换填法
        应用换填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该项技术就是利用符合要求的土质、稳定的施工材料替换强度较弱的软土层,换填法是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首先利用机械设备或者是人工挖除软弱地基下部一定位置的软土层,把软土层、杂土、腐殖土等清除干净后,将稳定性好、硬度较大符合质量标准的砂石、碎石、素土、灰土、矿渣等施工材料分层充填,厚度一般在20-30cm,不同的填充材料不得填在同一层中,并进行夯实,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填充。处理后的地基密度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增强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减少地基变形的现象。为实现换填后地基功能的最大化,可在路堤底部铺设土工布,在路基自重力作用下产生抗滑力矩,增加其强度,提高路基稳定性。也可利用土工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以及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增加土体的自身稳定性,保证其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使地基更加具有持久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软弱地基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的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的出现为城市的稳定展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作为合适地基处理技术,满足市政工程的建设要求,进而达到最有效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武.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应用中的真空预压法[J].建材与装饰,2018(42):35-36.
        [2]黄敏,郭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0):36.
        [3]洪燕.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08):192.
        [4]赵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