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珠
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乡村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同时村庄规划也存在理论认知层面的不够深入与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目前国内各个地区也希望通过空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全域管控来深层次干预乡村空间重构,持续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职能、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困境;实施路径
引言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为依托,从农村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难题等方面,剖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并提出整合农村特色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中新技术运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策略,以及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对国土空间统筹协调以达到建设美丽和谐家园的治理手段。“空间规划”的概念在1980年以后开始出现,国外认为空间规划包含三个要素:长期的国土规划战略、在不同空间下统筹各规划部门的方法和政府参与三个要素。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层级繁多,内容复杂,在实施中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给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带来了困难。尤其在市、县两级的规划中,规划内容多样,标准不一,存在诸多矛盾。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管制重叠、错位等问题。这些都使国土空间规划难以达到合理配置国土资源的目的,降低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果。
2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2.1农村空心化问题
伴随着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必然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方面还有待调整。这个治理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也必然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也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需要参考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
2.2在规划上导致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的国土规划工作者们,对于国土空间的规划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规划过程中的考虑也就存在不周全的地方,比如对生态环境考虑不到位,未将其完全纳入国土规划的考虑范围内,因此会导致国土规划不协调。由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不够成熟,就会使我们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者脱节的规划,而按照这种规划进行建设,则会造成有的地方建造过后又进行二次改造,而有的地方则是一次都没有建设过,这将使资源严重浪费,是不利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健康发展。
2.3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存在不足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与国家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需要得到相关法规的支持和规范,但是当前相关的法规建设仍旧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一些相关的法规在内容、形式、协调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不仅规范内容不够完善,而且在体制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问题。如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类型也逐渐多样化,现有的规范已难以适合社会市场环境变化。
3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加大融合力度,创新管理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融合的有机性,需要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来积极探究管理的创新,促进融合力度的提升。由于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发展要求,所以,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部门需要探究各种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分析规划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新的管理方式,进而促进规划内容的有机融合。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基于区域内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建立完善的规划机制,继而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更有序的进行。
3.2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
首先,针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完善主干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尽的相关法律,提升可操作性;然后,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在国土空间规划具体操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应当明确规划部门的管理权责,做好规划层级的具体分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性。
3.3进行农村产业发展引导
在掌握村庄产业基础、明晰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之后,需对村庄产业发展进行具体的规划引导,主要包括主导产业选择、产业项目策划、产业空间布局三方面的工作。村庄主导产业需依据上述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目标和策略来确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主导型、加工主导型、商旅主导型和混合发展型。农业主导型适用于村内农业资源、山林资源丰富、养殖条件良好的村庄,面向村民及周边市场提供绿色农副产品,可采取村民合作社或企业承包的方式来扩大农业规模、提高村民收入。加工主导型针对有特色传统手艺的村庄提出,其产业面向的客户、运作模式和发展目标与农业主导型相似,但输出产品主要为手工艺品、农产品加工和文创产品等。商旅主导型则需要村庄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和交通条件,面向周边城镇游客、企业等提供度假观光、餐饮民宿、会晤场所等服务,运作方式多样,包括村民自主、集体合作、企业开发、政府主导等。混合发展型则适用于各方条件均满足的村庄。村庄产业项目策划则是产业空间落地的重要工具,策划项目应遵循适宜性、可行性、价值性原则,建立村庄产业发展项目清单,对规划的产业项目进行包装、推介,指明各产业项目的位置规模、运作模式、目标重点。继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项目策划之后,要进行村庄全域空间统筹,将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空间落定。村庄产业空间布局应遵循区域协作、全域覆盖、环境保护原则,统筹规划第一、第三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功能区的分布与规模,同时进行相关产业的项目布局。
3.4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三大类型空间展开,分别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三类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标准,结合地方特点与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核心内容,最终建立刚性控制线。这条刚性控制线就代表了底线思维,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做到精细地与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进行衔接,并做到自上而下指标传导与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相结合。
结语
乡村地区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地域特性,因此伴随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演变现状,我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起到重要作用,注重在乡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大背景下追求乡村振兴各方面要素全面发展,建立村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关注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变化,实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整体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董珂,孙娟.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19(04):16-23.
[2]高婉莹.浅析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智能城市,2020,6(8):147-148.
[3]汪欢欢.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走向及其实现[J].农业经济,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