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5期   作者:随文婧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迅速进入了现代科技发展阶段,这使得我国各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随文婧
        聊城市东昌市政施工处   25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迅速进入了现代科技发展阶段,这使得我国各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道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技术和建设规模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道路是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也发现,一些城市在道路交通设计方面事先没有做足够的社会调研,无法提供科学可行的道路设计方案,导致一些道路拥堵或闲置,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的实用性。
        一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1.1缺少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通常包括绿化带和排水系统。这些配套设施对保障道路交通正常运行,提高市政道路综合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一些设计人员只注重市政道路的主体部分,如路线规划、车道数和宽度设计等,而对附属设施的设计却不太重视。以道路排水系统为例,近年来,异常天气频发,不少城市在夏季暴雨过后出现内涝。由于道路两侧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雨水不能及时排放。道路区域积水可达10厘米以上甚至几十厘米,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危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1.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在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通常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发生后,会对道路进行补充,重新进行规划。然而,这将导致许多已建成或在建的基础设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无疑将增加道路交通建设的难度和工作量。值得注意的是,损失没有赔偿。因此,为避免发生重大变化,有关部门在现有条件和条件的基础上,对具体交叉口、交叉口、路段等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补救设计,以弥补不足。但现在,随着交通压力的加剧,这种补救措施的作用和效果越来越难以满足道路交通的实际需要,陷入“整治—拥堵—再整治—再拥堵”的非良性循环,进而加大了道路交通运行的压力。
        1.3道路设计不能跟随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道路设计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辅相成。便捷的交通对促进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人员、物流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活跃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许多城市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人口也有所增加,但道路交通设施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改善和优化。在许多“城市病”中,交通拥堵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另外,道路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缺乏创新,显然无法提高道路交通设计的科学性,不利于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二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对策
        2.1人性化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设计也是道路交通设计的一部分。道路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改善城市道路两侧景观的重要措施。在车行道中间、人行道和车行道中间进行合理的绿化,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车流的作用,大大提高车流的组织性和行车安全性。交通岛、中心岛也可种植绿化植物,引导视线。
        2.2规范系统化的停车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现象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在不断增加,方便人们出行,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停车网络在交通要道中的一定比例,全面解决停车难问题。科学的城市停车网络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而且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需求。

城市停车网络需要覆盖生活区、办公区、商场区等多个领域,既不影响正常交通,又能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服务。不同类型的停车位分别规划,如私家车停车场、公交车停车场、货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合理规划,量体裁衣,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共同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3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好横断面的形式
        做好横断面设计,必须全面明确城市道路系统通行能力的分类。对于其分类,涉及的基本要求如下:1。城市道路分为四级,即支路、次干道、干道和高速公路。次干道、干道和高速公路分为两类。一是以新城区为主,二是老城区;支路可分为三类,一类主要是生活服务街,第二类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交通服务道路,第三类主要是慢行自行车道。2重点研究道路功能定位的分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断面分布及其形式、交叉口、路边停车场、路网规划设计模式标准、隔离设施规定等,对横断面形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物理特性,保证交通流发生相应变化时道路的合理利用。行人和非机动车应尽量在水平面上。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可以采用高差法进行分离,而不是用隔离带进行分离。
        2.4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护
        实施绿化等相关道路的养护和养护管理,应遵循道路两侧绿化和绿化管理的理念。如果发现大量枯死植被,应及时查找相关原因,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提高植被成活率。其次,要定期检查路面的完整性。如果路面损坏,必须及时整平和修复路面。由于路面平整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为减少噪声的不利影响,可在项目两侧设置防噪声屏障或禁止大型机动车通行,既能有效降低噪声的同时,又能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绿色高效养护。
        2.5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城市发展规划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未来将吸引大量周边乡镇、甚至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道路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使道路交通工程始终跟上甚至超前于城市发展。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力建设开发区和高新区,城市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对道路交通设计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要解决道路与老城区的衔接问题,还必须考虑如何进行道路与郊区的设计。
        结语
        如何解决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等重要问题,是城市道路人性化交通设计的最终体现。科学合理的人性化交通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而且可以带来快速、安全的出行体验。人们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程度,造成过多的问题。经济发展只是一个方面。如果建立在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就不会幸福,生活的幸福也不会提高。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国力终究可以看作是创新的竞争。深入贯彻创新发展模式,使得科技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市场机制创新、产品性能创新、业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以创新和经济发展为核心支撑, 使得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社会的长足发展。那些拒绝改变或创新的人将落伍于时代,被历史所淘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抓住机遇,赢得优势。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迟宇峰.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 科学技术创新, 2015(5):241-241.
        【2】张智勇, 翁剑成. 深化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探讨[C]//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9.
        【3】董成路, 张涛.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27):1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