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江苏国恒安全评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可有效地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管控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问题;管控建议;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其产生的影响必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如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等,环境事故会对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企业环境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卡,环境应急预案工作不到位,将不能指导企业有效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此,笔者根据长期从事环境应急预案工作的经验,对目前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意义
做好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规范性,使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贯彻到日常管理中,可降低或避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缩短企业应急响应时间,应急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方案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应急预案政策环境不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环境应急预案政策制度建设方面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的监督与管理,存在滞后性。政府职能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以后,才介入其中进行管理,导致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二)预警防控机制不到位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防控工作不到位,并没有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虽然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在整体管理模式上偏向于事后管理。这种情况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活动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导致部分应急管理人员在处理事故的时候表现得过于被动。
(三)应急演练活动不充分
我国部分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虽然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但是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应急演练的作用。一方面,一些企业开展应急演练的频次过低,甚至一年也不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应急演练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且长期没有变化,演练记录也是千篇一律,使得应急演练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四)应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应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导致其难以胜任应急管理岗位。应急管理岗位对于应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应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速度,关系到应急处置的效果。
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环境应急预案的政策环境
想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必须要加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措施来引导企业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对区域内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的完成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角度来看,区域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消防部门、交通部门、医疗部门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应急处理中,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实现这些部门在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联动,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成效。
(二)构建全面的预警防控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基于环境风险防控的理论来看,企业应积极构建全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防控机制,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有效防范。各个企业都应该充分重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管理工作,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因此企业可以结合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进行在线智能监控和自动化预警。比如,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应该全方位监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环境,并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避免化学品在储存过程中引发不必要的环境风险。
(三)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企业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应急演练。一般来说,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比较快,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做到争分夺秒。这就要求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至少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演练,同时应加强外部各部门间的演练合作。每次演练结束后,均应做好应急演练评估工作。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可以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此外,还可以增强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练程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四)切实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切实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第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预案编制内容的全面性。与此同时,企业也要结合行业中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有针对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二,企业应该切实提升自身对于突发环境事故信息的传递能力,在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上报与通报事件信息,同时还要做好周围民众的应急疏散工作。第三,企业应该切实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可通过邀请应急救援专家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讲解的方式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结束语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突发环境事件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对于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做好演练评估工作。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制度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同时加强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形成区域联动,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宇宁. 浅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以苏州市为例[J].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6(05):60-62.
[2]王刚. 石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234-235.
[3]王俊达. 解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现状[J]. 环境与发展,2019,31(03):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