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精细化施工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成勇、陈振宇、赵亚军
[导读]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促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发展一定转变。
        成勇、陈振宇、赵亚军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摘要: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促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发展一定转变。在实际施工工作开展中,采取干作业模式,将传统湿作业模式突破。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将现浇式工作模式所取代,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只有保证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满足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同时,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精细化施工管理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BIM技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完善。BIM技术因为自身具备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与关键,能够为施工部门节省更多时间与精力,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为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同时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应将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
        传统工程建设都是采用混凝土现浇形式,而装配式建筑打破了这种旧模式,通过工业生产模式开展工程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车间统一制造PC构件和半成品,将构件和半成品统一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成一个整体框架。理论上PC构件生产规格相同,施工更加简便,在户型重复率较高的工程(经济房、保障房等)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该项技术优势。可见,装配式建筑中PC构件是核心,并且由车间统一生产制造,可以降低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建筑模式。其优势表现如下:(1)效率高。车间流水线形式生产PC构件,在施工现场构建建筑框架,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2)精度高。PC构件按照设计方案在生产车间统一制造,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加工尺寸、设定孔洞和预埋件,可以保证生产精度。(3)质量高。车间生产贯彻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的PC构件不会受到风吹雨打,PC构件上几乎不会产生裂缝(现浇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保证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二、BIM技术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信息有着较强的真实性与完备性。在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过程中,BIM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多信息,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也将会得到保障。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决策的合理性得到保障,提升信息利用率,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有着较强的可视化与模拟化特点。在BIM技术的应用中,整个建筑施工流程以及建筑结构等,将会通过图像方式或者模型方式更加直观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实际情况有正确认识、明确施工要点以及施工方向等。除此之外,在合理应用BIM技术中,通过施工模拟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工作人员根据预测内容,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风险等问题的出现。
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精细化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前期准备阶段,BIM技术可以对节点进行优化,同时可以进行碰撞检测。BIM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网络协同平台,在同一个施工模型中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从而呈现出三维图像,为节点的具体优化提供支持。在传统的图纸审核过程中,对二维图纸进行审核存在较多问题,包括漏洞较多以及效率较低等。而借助BIM技术进行图纸的三维审核,则能够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从而第一时间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通过BIM技术进行科学的前期规划设计,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以及减少能源消耗。


        3.2技术管理应用
        技术管理BIM应用包括:施工深化设计;施工组织模拟与优化、施工工艺模拟与优化;图纸会审;可视化交底;设计变更管理。技术管理BIM应用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一是专业工程施工深化设计:专业工程施工深化设计BIM应用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二是图纸会审:在图纸会审BIM技术应用中,基于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模型进行图纸会审,提交内审报告和碰撞检查报告,形成图纸会审纪要,并附加相关信息,完成变更后施工图设计模型。三是可视化交底:在可视化交底BIM应用中,基于上游模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施工图及设计文件、相关规范标准等编制交底方案,输出可视化交底文件,审核通过后,召开技术交底会议,相关各方签字确认后形成技术交底单。四是设计变更管理:根据设计变更文件,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等上游模型创建变更模型,经审核后,统计变更工程量,形成变更后的模型。
        3.3在施工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BIM技术有正确认识,对吊装过程进行模拟,这样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吊装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促使吊装工作流程能够得到优化与完善。与此同时,能够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找出造成安全风险的来源,从而将风险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大型安全事故的产生。除此之外,利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掌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于难点问题,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相应质量控制方式与措施。在施工中,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得各个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技术有正确认识,将施工技术优势充分发挥。
四、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
        4.1做好部件的检查、防护工作
        面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限的问题,装配部件生产工厂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部件的质量与效率。在部件出厂时也应做好质量检测,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可二次包装易腐蚀生锈的材料,增强防护,确保装配构件不会在出厂后发生损耗并耽误施工进度、增加材料成本。建筑施工队也应积极推动建筑技术革新,提高建筑速率和美观程度,使装配式建筑效果更符合居民心理预期。同时,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建立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资格的企业名录,使市场对建筑行业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全面升级。
        ?4.2施工方案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应组织专业性强的装配式工程设计团队,设计团队中包括建筑设计人员、结构设计人员、安装设计人员、设备设计人员。在提出设计施工方案时团队即可介入,让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借助模块化组合设计方法,将各项方案整合为一个完整方案。施工管理应由多个参建单位参加,定期组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对于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BIM技术优势与特点要有正确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在相应质量管理工作中,将BIM技术与先进管理方式相结合,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管诗谈.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137-138.
[2]吴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探析[J].地产,2019(16):95-96.
[3]李建华,李银梅,李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151.
[4]李邦岭.刍议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02):197-198.
[5]谢佳琼.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J].安徽建筑,2018,24(02):239-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