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防火现状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赵云洲,尤迪波
[导读] 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住宅建筑主导,

        赵云洲,尤迪波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200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住宅建筑主导,进一步加强高层住宅小区消防监督管控,促进社会消防安全稳定十分关键。本文阐述高层住宅发生火灾特点,分析当前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提出高层住宅小区防火安全策略。
关键词: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防火策略
        高层住宅火灾时有发生,对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需加强管控高层住宅防火问题。与高层住宅建设速率相较,其消防安全管理滞后较为凸显,仍存在较为困境,导致面临重大火灾,导致严重的后果,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高层住宅火灾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对社会治安稳定以及经济增长十分关键。
一、高层住宅火灾特征
        高层建筑其结构较为复杂,面积较大,高度较高,人员密集,决定了高层住宅中不慎发生火灾,易造成严重损失。汇总而言,主要包含以下特征:(1)火灾延伸途径较多,易造成立体火灾。高层住宅中管道较多,如楼梯间、电梯、管道口等,发生火灾烟雾极易从此种介质传输,火势较为迅猛,为后续人员疏散及灭火救援带来较大挑战。根据实际测定,火灾发生初期,由于空气对流,其扩散速率较慢,处于猛烈阶段,速率较快,住宅楼火灾载荷密度可达35-60kg/m2,所以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短时间内便可形成大面积火灾。(2)人员疏散、逃生困难。现阶段,我国高层住宅层数多为32-33层,发生火灾之后,普通电梯停止正常运作,消防电梯均被迫降低至首层,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逃生的核心途径,由于纵向逃生距离较长,增加人员疏散难度。加之,人员内心恐慌,烟雾对人员视力的影响,无疑增加人员疏散难度。(3)灭火难度大。高层住宅空间体积较大,结构功能较为复杂,灭火难度较大,且我国现有消防车等高车辆高度、水枪射程有限等,从外部快速灭火可能性较低,主要依靠室内楼梯或消防电梯灭火,由于其高度较高,且器材多,救援人员攀登一定高度之后,体力严重下降影响灭火成效。部分高层建筑住宅消防扑救,被公共场所占据,如绿化带等,或因架空线路等举高消防车难以顺利进入救火现场,增加灭火难度。此外,发生火灾之后,高层建筑用电中断,浓烟较大,室内能见度急剧下降,影响救援战斗力[1]。
二、高层住宅防火安全现状分析
1、消防车通道堵塞现象严重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私家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代步工具,数量呈上升趋势。住宅小区内实际停车位与车辆数量难以匹配,造成消防车通道被占据,特别针对多数旧小区,消防车通道被私家车、违章建筑占用屡见不鲜,为改善此种现象,当地派出所、街道办发布公告,禁止私自占用消防车通道,但最终获取成效并不凸显。消防车进入通畅性,关乎其是否顺利到达火灾现场,若该救援通道被占用,火灾发生后无法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施救,易于使小火灾演变为大火灾,丢失救火最佳时机。
2、物业管理不善
        由于高层住宅物业管理责任意识缺乏、管理不善等,消防基础设施未处于良好状态,部分物业公司与开发商间并未做好衔接,自身权责缺乏明晰,相互责任推卸,公共消防处于边缘化管理状态。消防控制柜停用、火灾报警系统等缺乏严控,未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查,针对各类火灾主要源未加以重视,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为避免消防栓冻裂,将其拆解,管网处于无水状况。针对回迁小区而言,居民防火意识较为薄弱,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3、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高层住宅人员较多,住户间受教育程度、个人素养、防火意识等尽不相同,部分住户在楼梯间堆放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私自接线,将住宅变更成培训机构、办公楼等,均增加火灾发生风险,为高层住宅埋下安全隐患。


4、电动车上楼现象屡禁不止
        电动自行车多数未布设相应的过流或短路保护,车身具有大量的可燃物,火灾发生之后蔓延迅速,高温下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增加人员死亡风险。消防部门、街道办、社区等为改善此类现象,组织多次整改措施,但小区内私自接线现象仍存在,部分住户将电动车停放置楼梯间,火灾发生之后阻碍人员快速疏散逃离。此外,高层小区建设用地受限,私自将局部地下车库变更为电动自行车棚,增加小区火灾发生风险。
三、高层住宅小区防火安全管理策略
1、物业和业务委员会应落实自身职责
        物业公司应将消防安全中各阶段责任人明确,并抽调专业人员作为安全管理人、楼长等,明晰自身权责,并认真贯彻自身职责,制定完善的培训的计划,定期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确保其接受最新的知识,执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将各类引火源遏制于摇篮中。此外,业务委员也应发挥自身价值,及时督促物业公司将各类防火基础设施启动,如消火栓泵、喷淋泵等,定期针对基础设施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应急控制等处于正常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公布于小区微信群中。将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作为物业考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物业发挥自身职责,落实各项消防防火措施,消除或降低火灾发生[2]。
2、加强消防车通道管理
        消防车通道作为火灾发生时救援核心途径,应加大管理力度。物业应将其区域划定,并设置一定的标识、标线,禁止居民随意占用,制定专人进行每日检查,确保其处于顺利通畅状态。针对用户随意占用,可通过小区微信群等上传照片,积极发挥社会监督舆论作用,形成坚实的后盾。无物业服务小区,社区居委会应组建管理机构,落实消防通道不被占用制度,针对多次违法停放车辆,应将其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并与银行贷款征信联动。
3、加强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居民自我消防安全意识,直接决定应对火灾采取正确措施,以及日常防范火灾打开方式能力,社区居委会、消防部门、小区物业等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多样化消防安全讲座、消防演练等,开展人员疏散活动。宣传培养方面,需积极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群众关注度,以电梯显示屏、微信群等介质为载体,专业负责人根据实际状况,以及定期巡查、检查的最终结果,每天为人们推送最新的防火信息,消防基础设施正确打开方式,以及火灾真实案例,增强小区居民防火安全意识。确保小区内消防设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动车应进行统一停管理,严谨住户私自接线。
4、深入推动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
        依照住宅小区规模,构建微型消防站,确保其相应人员、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现阶段,部分高层住宅小区即使建立微型消防站,但未对其加以重视,人员、基础设施配备层面缺乏,造成其实际利用价值较低。小区内微型消防站需以救早、灭小以及快速到场为目标,积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重视初期火灾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加强体能训练,发挥其对小区内部结构及消防设施熟悉优势,切实将火灾延伸范围缩短,为后续救援提供良好的基础。区域内消防中队也应对微型消防站人员进行演练,应定期对其成效进行评价,增强其人员救火能力[3]。
5、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联合智慧消防平台,增设相应的分级、分区火灾防控数据库,并引入BIM技术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模型,自行生成火灾风险数据信息,为消防安全管控提供坚实后盾。同时,科学制定抽查比例,对管理体系完善、诚信度较高、危险系数较低小区,实施宏观调控;针对危险系数较高小区,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推行精准防控,增强消防安全防控质量及工作水平。
结束语
        现阶段,针对城市中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管理,仍存在部分不足,加强对高层住宅小区消防管控,需联合多个部门进行联动,包含物业、居民、消防部门等,增强居民防火意识,以及火灾逃生自救能力,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精准防控,预防及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高层住宅小区防火现状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 科技与创新, 2020, 154(10):114-115.
[2]姚沛. 试论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及预防措施[J]. 消防界, 2019,5(10):48-50.
[3]杨晓. 高层住宅和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 19(2):9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