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杭州鹏程混凝土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258
摘要:现阶段,随着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快速的发展,安全“禁现”等执法力度的也在持续增大。为了让预拌混凝土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以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预拌混凝土企业需要加大对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在满足体量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使得安全质量管理这项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并获得不错的成绩。本篇文章就当下如何强化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伴随我国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工程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承担着很大的质量责任和社会责任。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工业化,使得混凝土质量更加安全稳定、技术日新月异,对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而我国对于PC建筑的关注,使得工程领域对高质量的预拌混凝土有了更大的需求。但是,在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当中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存在。本文就强化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管理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明确有关单位的质量责任
首先,建设单位应肩负起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管理责任。建设单位需要依法承担起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的整体管理责任,并且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相关规定,保障施工工期足够合理,不可以随意缩短工期。此外,还需要委托给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预拌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其次,施工企业要有效落实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监管措施。需要对施工场地的预拌混凝土数量以及质量实施检验,严格执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来对混凝土实施浇筑、养护,并对于混凝土的分项施工质量负责。再次,监理单位需要依法肩负起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管理责任,需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拌合物实施进场验收、见证取样、监督试块制作以及对混凝土施工养护整个过程进行巡视监督并同时做好签证,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场内运输、浇筑以及养护这些施工环节实施监理,对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及时督促纠正,确保混凝土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企业需要依法肩负起混凝土质量责任和服务责任,需要依据《预拌混凝土》、《混凝土质量控制规范》]等标准[1],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产品生产、以及出厂控制和运输供应等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同时严格执行合同中所规定的混凝土技术标准,保障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和供应。
二、提升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
(一)强化对原材料的管理
生产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原材料采购制度,对以往供应商制定考核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原材料进场要有铭牌并标明品质规格,企业质管部门要依据相关标准严格实施抽样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此外,要建立样品管理制度,要落实好原材料留样和封样工作,原料样品入库和留样期限结束出库要做好样品进出记录以便于后续的质量跟踪和追溯,在进行留样存储时需要标注来样的具体信息。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做好合同存档保管事宜。技术部门要及时更新国家标准和规范,严禁使用国家和地方行政职能部门所明确禁用的施工材料,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对不合格的材料要做好处理记录并要求相关负责人签字,在运用新材料或是新技术时,需要做好认证与论证工作并形成记录。
(二)做好专项试验室的管理
专项试验的设计需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落实好定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不断强化试验室的检验能力,依照核定的检验项目与参数出具检验报告,严禁超出资质范围出具检验报告[2]。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来进行相关的检验活动,不可以伪造试验数据或假冒检验报告,不可以出具不真实的报告,需要创立健全的试验资料档案管理体制,确保初始记录与检验报告这些检测资料能够科学分类,编号需要具有的连续性,不可以肆意抽撤、篡改,检测资料需要及时做好归档,保障预拌商品混凝土在质量上能够追溯。
(三)规范预拌混凝土的配比管理
生产企业需要基于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文件,开展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强化自密实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超高层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一些特殊性质和功能混凝土在配比上的管理,保障混凝土合格保证率。预拌混凝土的配比通知单需要经过企业技术部门核定并签字后才可以使用,生产班组需要依据配比通知单实施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混凝土配合比的动态调整需要经过技术负责人或是混凝土工艺员书面允许后方可进行调节并形成记录。
(四)落实好预拌混凝土的出厂检验管理
生产企业需要依据相关标准来开展出厂检验这项工作,检验不合格杜绝出厂并做好调整和处理记录。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出厂检验制度,并形成记录,记录需要包含强度等级、技术要求、配合比编号以及工程名称和使用部位这些关键的信息[3]。出厂检测后的混凝土强度试件需要做好标识,确保编号连续且唯一,不允许有空白试件的存在。
三、强化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预拌混凝土企业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各大预拌混凝土企业需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细则,加强和体现管理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以及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鼓励并奖励建言安全生产方案与操作步骤的员工,设立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和岗位,增加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工作,落实生产安全考核与奖罚制度。
(二)强化对混凝土运输的管理
预拌混凝土企业需要加大对运输车辆以及驾驶员的安全管理,设立车辆维修与保养部门,设置相关岗位,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以及清理。不能处理的问题要强制送检与维修,及时换零配件与易耗品,排除车辆所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储备合格的驾驶员,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道路行驶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合理的驾驶员轮班制度,保护好驾驶员的身心健康,杜绝疲劳驾驶。建立健全驾驶员安全考核制度,落实奖励措施,对屡教不改的违法违章行为要严厉处罚。建立车队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车队各管理岗位的权限和职责,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四、加强预拌混凝土现场的质量管理
(一)严格把控交货检验管理
施工企业要严格依据标准来规范组织做好混凝土进场验收,秉承见证取样与送检管理的原则,配置符合规范要求的成型和养护设备,取样和送检务必要确保混凝土试块所具有的真实性与代表性[4]。场地成型试件需要做好标识,编号要连续且唯一,能够追溯,同时作好完整的交货检验记录。试件的制作和标识要标准规范,严禁让预拌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代为制作以及养护混凝土试件。
(二)加强混凝土浇筑、养护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结合混凝土分项工程所具备的特点,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制定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方案并严格落实。预拌混凝土在浇筑前,建设单位要督促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与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工作,并形成记录。在具体施工中,项目管理者需要在施工场地对浇筑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对预拌混凝土的工作状态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要及时与生产企业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禁止在施工现场给混凝土加水。监理单位需要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进行巡视检查,对于凝土拆模、养护以及隐蔽工程这些关键环节做好监督,同时依据在场预拌混凝土的实际质量状况,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提出意见和交涉,指正并报告现场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质量状况和施工过程的不合理行为。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下预拌混凝土技术的飞速发展,凭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高效快捷的企业运行节奏,新的管理方式需要从建设单位到混凝土生产企业从项目的实际出发,建立新的协调的合作化管理模式,动态的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混凝土质量安全的管理已经逐步上升到从行政监管部门、交通执法部门到相关生产合作企业联合监控管理的新时代,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不断加大各部门的协作管理力度,混凝土质量安全技术也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不断满足日新月异的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刘松芬.论如何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管理[J].四川水泥,2019(10):23.
[2]祝勇.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