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张卓
[导读]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系统性转型升级,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其作用越来越大。
        张卓
        61052319850219****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系统性转型升级,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其作用越来越大。引入产业链思维与系统性思维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方式,也转变到了体系化管理方面。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题目,具体论述中,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路,剖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产生此类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在多重影响因素下,极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与施工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生产建设进度与质量,也会给施工人员造成风险。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基于工程项目生产建设全过程的体系管理方案。通过引入质量体系管理标准与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指标化管理技术,全面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案设计水平与应用效用。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1.1施工安全管理体制适用性差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整体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正在向数据化分析过渡。然而,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仍然采用原有方案。一方面,阻碍了信息管理信系统的应用,不利于数据化分析方向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原有体制中的制度规范条例与各项管理机制,和当前管理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区别。所以,从现代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角度,已经表明了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存在适用性问题。同时也表明,影响其更新的主要因素集中于管理主体。为了有效化解该问题,应该转变思路,采用“逆向思维”,从反方向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机制。
1.2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升级缓慢
        在“互联网+水利水电工程”改革时期,其施工安全管理技术以信息化转型为主。如施工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录入、传输、存储、查询、应用等。进入“大数据”技术应用阶段,预设了全国“物联网”和电力行业的“泛在物联网”战略背景,信息技术与数据技术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出现了明显区别。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升级需求较大。同时,在信息化向数据化过渡中,需要发掘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的功能特性,一方面,要求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制造涵摄的所有要素,实施信息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匹配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所以,在数据库建设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信息转换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升级速度相对缓慢。造成该现象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因此,应该实施配套性的资源配置方案。
1.3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高危因素较多,在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区域发生较大变化后,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事故类型逐渐增加。此时,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需求也随之增加。由于数据分析属于专门化技术,既与水利水电工程各个项目及技术相磁,也和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需求相对应。

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方面,除了建立施工安全数据网络之外,应该配套设置数据分析部门,并采取“协同合作”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用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影响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管理技术与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因而有必要引入“系统性施工安全管理和配套性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新思路,增强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系统建设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科学运用指标化技术,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应该对已经引入的指标化管理技术进行精细化处理。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制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素清单,按照实际施工项目、工种、人力、技术、成本等,制作分项目要素清单。另一方面,复核现阶段设置好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完成检验后,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一些科学处理,制作出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全要素生产需求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其次,应该运用逆向思维,用施工安全管理指标,补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条例,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如此,可以使管理体制与现阶段使用的管理技术相匹配,化解应用过程存在的矛盾与不适用问题。
2.2有效开展数据库建设,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升级
        大数据时代,应该从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分类与处理角度出发,按照施工安全管理数据分析技术实际需求,有效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议先对施工安全管理信息进行分类,划分出基础信息、效率信息,再抽取核心信息。再根据三类信息类型,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库、施工安全管理效率数据库、施工安全管理核心数据库。比如 ,针对“安全事故损失与控制”,就可以在基础数据库方面,搭建一个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由“危险态——事故隐患——隐患整改成本可接受度——隐患整改——安全态”组成的管理方案。
2.3全面培训技术型人才,增强安全管理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新职能,因而在做好管理体制更新、管理技术升级的同时,应该全面培训数据技术分析类人才,增强对施工安全管理数据的分析能力。按照当前管理需要,建议先进行工程生产建设分项目要素解析、施工安全管理指标分析方面的培训。再实施专门化的数据分析技术培训。以安全事故损失与控制为例,强化培训后,数据分析人员通过对效率数据的分析,结合预测分析结果,就能够为事故隐患找到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并为其提供较为细致的参考数据与意见,从而优化整改方案设计。对于核心数据的提炼与抓取,可以识别危险态,并对其安全态实施有效检验等。
结束语
        新时期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管理,在理念、方法、技术、内容方面进行了升级。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体制方面通过引入指标化管理技术,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中的规范条例,细化了各项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管理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化分析,有效增强了安全管理中的事故损失与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对高效的在线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交互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有效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应该在“系统性安全管理和配套性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方面开拓新的管理路径。
参考文献
[1]邵继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2(1):295-296.
[2]徐德江.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20,7(3):107,109.
[3]周拾.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的反思探索[J].科技风,2020,13(9):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