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玮1 孔岭蓉2
1苏州市吴江区水利工程运行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2 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多。如果想要让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就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水利技术,让水利项目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服务。
关键词:水利技术;信息化;应用
引言
信息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数据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各类信息技术和手段,最大程度挖掘有关水利信息相关资源,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投入,深入研究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国家水利信息建设的进程,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利事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重复建设、相似度高、软件针对性不强、成本高维护难等问题。水利信息各组成部分如降水量、水环境信息等,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因此如何有效构建统一的水利信息框架,并保证其能有效应用于水利事业各个方面,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1.1节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资源消耗
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其地质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信息化技术能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实现任务的统筹规划,例如智能分析对工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前期的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从而减少施工各阶段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信息化技术能利用智能计算的优势,为工程提供最科学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最适宜的施工方式,并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工程管理的科学性,更能有效降低整个工程中的资源消耗。
1.2实现信息的准确判断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往往不能及时准确传输数据,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收集、传输大量数据,并从中获得有效的数据资源,对施工管理中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实现系统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的作用是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但大部分施工区域水资源短缺,因此,优化水资源配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收集水资源分配、周边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水资源基础信息,并从中筛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储存,为编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供技术资料,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水利工程企业普遍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对管理信息化手段知之甚少,阻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一些水利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停留在传统阶段,浅显地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或者网络,将工程的各项信息简单地存储在计算机中,这种落后的认识会阻碍水利工程对水利信息的正确使用与管理,阻碍系统化管理体系构建。
2.2缺乏信息化设备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缺乏信息化设备是一个应引起行业重视的问题。任何行业想要开展现代化的信息建设,都需要应用大量的信息化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在该体系中分配工作与任务,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目前,水利工程行业相关信息化设备数量仍然较少,种类简单,不利于水利信息的快速收集、及时流通、详细分析与合理运用,进而影响水利行业理念的更新速度和水利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缺乏必要的信息化设备,还会导致水利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缺乏信息化设备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涉及大量的工程数据信息,如材料、设备及人员等方面。以往传统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会间接影响数据资源整合所发挥的效益。因此,需要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采集数据,构建完善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融入程序设计理念的核心要点,提高数据资源库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数据资源库的应用不仅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与存储,还有利于今后的查阅与定位,如利用计算机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通过数据资源库的建立,能体验到信息共享的便捷,发挥数据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3.2明确建设目标
首先,要明确建设目标,使工作人员的努力具有统一的方向,可以达到“劲往一处使”的效果。其次,明确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使其服务于城市建设、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制定信息化管理目标,比如,积极吸收国内外水利工程行业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与手段,以实现现代化的系统管理。
3.3采购先进信息化设备
信息化设备的缺失会阻碍信息化体系形成,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应采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以完善水利工程行业的设备体系,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其次,明确需求,管理人员应清点、检查目前拥有的设备,明确行业发展需要的设备型号,进行针对性采购,确保采购资金能得到合理运用
4水利技术的信息化应用
4.1RTK技术应用
这种技术是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作为基础,通过对其测量来明确位置坐标,并且能够很好地将坐标精准度控制在厘米级。和GPS技术有着相同的特点,RTK技术也属于差分计算,但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监测,相比于GPS技术更加先进。因为GP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只能够通过对静态数据测量才能够得到相应坐标,而RTK技术则是可以在动态运行中就能够进行计算,还能够保证其精度。RTK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工程放样、测量等内容中,还能够改变以往的野外作业模式,有效保证其工作效率。
4.2GIS技术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为这种技术工程较多,而且在分析、统计等方面都有着很明显的特点。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GIS技术就能够明确河流、地形地貌等等信息,还能够利用GIS技术来了解堤防、水情等等,其显示形式较为清晰。相关部门在这其中可以利用GIS技术来及时获取各种数据,并为其制定防汛预案,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制度。一旦发现洪水达到预警值,就会及时发出警报,这样就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找到出现问题的位置,快速做出相应解决对策。
结语
总之,水利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石,大力发展水利信息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研究并掌握我国水利信息化事业的现状,为信息化整体建设打好框架,能够为国家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助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方式,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亮.面向水利信息网格的混合式SOA应用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2]罗军刚.面向水利应用集成的水利信息门户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6.
[3]甘郝新,陈晓武,舒强.水利数据中心框架设计初探[J].人民珠江,2011,32(6):6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