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
广西崇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流域、区域及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全面提升节水型社会创建,优化水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河湖生态水量,恢复水生物多样性,创建水生态空间完整性。
关键词:规划设计;创新发展;某市
1 规划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形式研判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建设成就与实践探索不仅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面对新形势,新时代发展需求,水利规划还存在着短板和薄弱环节。当前,伴随着全市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利信息化滞后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要有新作为。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为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水利新任务、新内涵,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 水利规划工程补短板措施
2.1 提升防洪保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从未停过的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但是水旱灾害防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期望值相比,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市处于沂沭泗诸河最末端,流域行洪防洪和城市内涝问题尤为突出,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十四五”期间,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加大力度推进流域性、区域性和地方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实施海堤建设工程,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运行,提升全市防洪排涝保安能力,形成市区和重点县区闭合的堤防圈。
2.2 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能力控制,使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节水型企业、单位等载体建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水资源保障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基础,以老设施、旧工艺改造为重点,适当扩大供水能力;统筹供水水源,合理用水,考虑市县区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预留和储备水量;推进省市县际断面水文工程建设,推动水量分配工作,完成1~2条跨县级行政区河道水量分配;强化水资源监测,加强生态流域管理和取用水监管。
2.3 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随着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显现,水体污染、河湖侵占、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十四五”期间,开展水生态安全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措施研究,围绕幸福河建设、水系连通、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环境影响等环节加强水生态治理,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功能良性运行,确保水生态功能可持续发挥作用。
2.4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1)推进水利数据目录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水利数据目录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水利信息资源协同共享与更新机制,实现水库、水闸、堤防、水电站、农村供水工程等重要基础信息动态更新,强化行业监管有关水利信息资源支撑,为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依据。
(2)整合完善防汛抗旱监测系统。完善水、雨、旱情信息采集点、视频监视平台和工程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农业用水感知体系,完善水利信息感知、传输和共享体系。进一步提高水情、工情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递和处理能力,为洪水预报和调度提供坚实的基础。适时开展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联合调度系统工程前期工作。
(3)构建创新协同的水利智能应用。远期实现水利信息智能化综合应用,依托水利感知网、水利大数据和水利一张图等资源,融合运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三维仿真等各类信息技术,推进水利专业数据汇集、共享、水利数据库等大数据智能应用。
围绕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生态、防洪、水政执法、工程管理等业务需求,构建节水、供水、防洪潮、水生态、河湖管理等业务的水安全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监管与调度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治理、智能化调度、便捷化服务。
3 深化水利规划改革创新规划应用
3.1 深入推行河长制
全面推动河湖治理提档升级。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坚持生态优先,兼顾安全、文化、景观、休闲、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以河长制统筹各部门相关涉水工作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完善河长制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强化督办考核,完善河长制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暗访方式开展督查督办,督河长履职、督任务落实、督突出问题整改,强化考核问责,推动河长履职和任务落实。
3.2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乡生活等领域节水,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依据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科学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划定水资源超载地区、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
(2)加强工业节水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布局,依据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对超过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强化用水大户节水监管,切实加强对工业用水大户的监督管理,推动企业通过整体设计、过程控制和深化管理,挖掘节水潜力,提升用水效率。
(3)加强城乡节水降损。改造供水管网,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积极推进试点县区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公共供水漏损率达不到国家“水十条”要求的县区,必须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且实施范围不小于城区供水服务范围的50%。
3.3 稳步推进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健全水权交易制度,探索区域、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推进水权交易相关工作,对用水总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积极采取水权交易方式解决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在满足自身用水情况下,对节约出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
3.4 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在已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小型水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细化工程管理任务和责任,因地制宜推进物业化和专业化管护模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小型水利工程及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并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及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规划改革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总揽,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安排。坚持大中小工程配套建设,坚持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均衡推进,突出科学治水,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发展,为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某市水利局,某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某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R].2015.
[2]李永华,赵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113-114.
[3]杨晓茹.水利发展规划的未来趋势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