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    赵迎红
[导读] 文中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赵迎红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相比传统的农田灌溉方法不同,它利用各种新型灌溉设备以及先进的灌溉方法灌溉农田,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文中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1导言
        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做好灌溉工程的施工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随着工农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改变以往的漫灌模式,提高农田灌溉的节水效果。
        2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可利用水资源的日益减少,节约用水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个人都离不开水资源,农田也需要水的供给,水资源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靠传统的灌溉方法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农田灌溉质量,推动节水农业发展,最终帮助农民增收。节水灌溉技术是防止渠道渗透和节约用水的基础技术,它通过各种渠道将水引起天地实现地面灌溉,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液体通过渠道的各种漏洞或者缺口大量流失。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灌溉质量与效率,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能改善土地的生产率。加强对先进灌溉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升级与转型,能够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扎根农村,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避免水资源在输水渠道内出现渗漏的损失的技术。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传统的土渠输水方式,水利用系数仅为0.4~0.5,甚至还有的不足0.3,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水资源都因为蒸发或渗漏而白白损失掉了。通过运用渠道防渗漏技术,借助三合土、砌石、混凝土以及塑料薄膜等防渗材料对输水渠道进行改造,能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之间,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采用重力水泵将水资源进行加压后运输到送水管道中,再利用高压喷灌将水资源喷射到高空中,最后水滴降落在农田,其优势就是灌溉面积比较广泛,少占耕地,节省人力,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地形的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喷灌技术运用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农田,通过水的加压将水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地方,达到科学合理的高度后进行分散喷洒。喷灌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地形地貌,能有效发挥出节水的优势。
        3.3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节水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滴头,或者是滴灌管带上的小孔,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缓慢地滴在农作物根系的附近,进行局部的灌溉。在实际运用中,滴灌技术用水极为节约,且省时、省工、省力,特别适用于缺少水源的干旱山区及沙地。根据相关统计数显示,滴灌技术对水的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中,运用滴灌的效果更佳。但滴灌这种方式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即滴头处易结水垢,从而发生堵塞的现象。此外,滴灌的流量较小,运行时间较长,在一些需水量大的蔬菜作物种植中应用不是很理想。
        3.4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灌方式。这种灌溉技术是将水从微喷头或者微喷带中喷洒成微小的水滴而进行灌溉的方法,既具有喷灌不易堵塞的优点,又兼具滴灌耗水少的优势。可以说,这种灌溉方式融合了喷灌与滴灌这两种灌溉技术的长处,同时又解决有这两种灌溉方式的不足。在实际运用中,微喷灌技术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并且还能与化肥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目前,这一灌溉方式主要被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的灌溉中。


        3.5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是在滴灌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滴头及安装滴头的末极管道埋在地表下20cm~30cm的土壤中进行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这种灌溉方式,在进行灌溉时,出现地面水分蒸发的损失较小,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而且设备被埋藏在地下20cm~30cm处,不会轻易被损坏,使用的寿命较长。但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渗灌技术,也会受到植物根系的影响而遭受堵塞问题。
        3.6膜上灌技术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很多农民朋友都是运用地膜覆盖田垄,对这样的天地进行灌溉时,会从地膜表面引入灌溉水,然后通过膜上的小孔促使水渗透到植物的根系部位,这种灌溉的方法就是膜上灌技术。这种灌溉方式在深层渗漏与蒸发损失方面较少,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而且不需要再使用其他材料,只需要覆盖地膜即可,而且,通过覆盖地膜,还能实现对土壤的增温与保墒作用。
        3.7膜下灌技术
        在一些干旱地区,运用膜上灌技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蒸发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人们会将滴灌管放置在地膜下进行节水灌溉。这种方式就是膜下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灌溉方式既有滴管的优势,同时还能保持地膜覆盖的优点,能很好地实现节水增产的效果。
        3.8局部灌溉技术
        局部灌溉技术主要是指在局部范围内将水直接灌溉于植物的根系部位。这种技术较适合于一些大型果园或集中的蔬菜种植区,灌溉目标相对较大,有助于形成重点灌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局部灌溉技术要铺设地膜,在降低水分过量蒸发的基础上助力农作物的生长。
        3.9低压管道输送水
        低压管道输送水常常与喷灌技术相结合,将水资源通过降压的方式进行快速输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大大提高输水率,而且低压管道在布置管线方面也非常快捷方便。
        4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注意事项
        4.1做好前期调研与资料汇总工作
        一方面,技术人员在具体施工前要对当地的土壤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特别要做好目标区域的土壤种类、含水量以及农作物种类等方面的研究。这一工作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使用率和流失率,而且对于灌溉设施的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目标区域的土壤渗水率大于55mm/h,就不宜采用滴灌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另一方面,在进行节水灌溉施工前,要对水源的供给平衡状况作出评价,需要参考已有资料对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进行精确计算,针对当地农田的灌溉面积、强度以及灌溉体系等内容对灌溉施工技术以及灌溉方式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开发。
        4.2做好管道布设与施工
        首先,了解农田的灌溉需求以及农作物类型,并结合水资源的分配布局对管网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在进行管网布设时,确保管道的内部承压状况不小于0.6MPa,进而确保滴灌体系能够满足灌溉要求。如果发现管道压力不足,就要采用人工加压的方式进行相应补偿。其次,在管网架设施工过程中,确保管网与地面的距离达到0.5~1m,同时参考不同农作物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如果管网铺设过低,就导致后期的维护成本增加;如果管网铺设过高,就增加水分的散失效果。此外,在管网设计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三通等方式对不同方向的管道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连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水压达到灌溉要求。对于灌溉管网主材的选取,宜选用PE管等材料。
        5结束语
        总之,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应积极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参考文献
        [1]陈安玲.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刍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8).
        [2]李健.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2).
        [3]刘磊.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研究[J].珠江水运,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