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楠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分公司
摘要:自2012年开始,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这种理念运用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可以高效的处理城市道路存在的积水问题,还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海绵城市理念的运行也可以在不违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护城市的排水系统得到改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性铺装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性铺装;应用
引言
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透水性铺装作为重要的源头污染控制措施,理应得到重视与优先。通过就地取材制备出再生骨料透水砖,应用于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不仅能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削减地表径流,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内涝灾害、热岛现象、噪声污染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下雨时,它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水,必要时“释放”和使用储存的水。与传统的末端处理方式仅依靠增加管径和泵站快速排放雨水相比,海绵城市注重自然积累、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倡透水路面、下沉式等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绿地,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水、水体无黑臭、热岛缓解”[1]。
2海绵城市本质
海绵城市理念是新时期在雨水管理方面出现的一种新理念,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像海绵一样的体质,应对旱涝灾害,将风险降到最低,使城市处于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更好的发展。在雨水多的时候将雨水最大程度的储存起来,在干旱天气时候将储存的雨水合理释放,是水资源得到充足的利用。这样也更符合绿色生态化的理念,维护城市的生态文明。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实施现代雨水管理制度。通过对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管理和控制,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制度治理”入手,采取“渗透、滞止、储存、净化、,综合运用“利用与排水”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灵活性,实现自然积累,自然渗透与自然净化有利于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节约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恢复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2]。
3透水性铺装的选择
目前,我国各地园林工程中常用的透水铺装材料主要有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等。透水性沥青路面是以大孔隙率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为路面结构层,允许地表水进入路面并侧向排放或渗入路基的沥青路面。透水性沥青路面的结合料主要是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中可加入石灰岩矿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能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透水沥青路面在保证透水性的同时拥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适合有行车需求的路面使用。
透水砖路面主要是使用预制砖头进行铺装,透水砖的主要类型有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彩石复合透水砖、砂基透水砖等,不同的透水砖用到的主要材料、制造工艺都有所不同。透水砖颜色多样、施工方便快捷,适用于承载力要求不高的人行道、广场、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等。面对不同的透水性铺装工艺及材料,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特点、设计及施工要求、工程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铺装工艺及方法[3]。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性铺装的应用
4.1施工流程
透水铺装在园林景观应用中自上而下宜设置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垫层。在施工中应根据项目具体要求设置不同的分层,按规范逐层施工。利用红色透水砖和蓝色透水沥青分别铺装不同的路面区域,形成丰富的地面色彩,并实现了对路面的合理分区。其透水砖铺设的主要流程包括:基底清理、铺设碎石层、铺设透水混凝土层、铺设无纺布、铺设砂垫层以及铺设透水砖。透水沥青的主要流程包括:基底清理、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摊铺、混合料压实成型。
4.2基础处理
主要涉及的3种透水铺装工艺的基础处理方式比较类似。即先对路基进行压实和平整,确保基底表面无杂物、无坑穴等,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及耐久性。在此基础上可铺设透水基层和垫层,当路基为砂性或级配碎、砾石时,可不设置垫层。垫层材料宜选择中砂、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良好的级配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50mm。基层宜采用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3中粗砂垫层的铺设
为了防止粗砂将无砂混凝土的孔隙堵塞,在基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使得无砂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不受影响。接着进行中粗砂垫层的铺设,铺设中粗砂垫层时应两边高,中间略低,路平石的缝隙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中粗砂垫层摊铺长度30m开始灌水,并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灌水量根据施工时气温和中粗砂含水量进行确定,一般以水淹没中粗砂面为准,中粗砂垫层采用木抹子进行拍打找平,要求铺设厚度为30mm[4]。
4.4透水砖的铺装
为了防止垫层扰动,在中粗砂垫层施工完成立即进行透水砖的铺装。透水砖铺装前,应对慢道骑行路进行测量放线并将控制高程引测过来,测量控制网格为5m×5m,高程控制点的间距为5m,相邻控制高程之间拉线进行高程控制。透水砖铺装前应在垫层上铺设1层1:3干硬性水泥砂浆,用括尺拍实找平,接着用木抹子搓平。透水砖从路平石一侧开始铺装,在控制方格内按线进行第一行样板砖的铺设,然后挂纵横线进行后续透水砖的铺设。遇到两侧边沿或者井盖需要进行切割应先空出,将切割位置在透水砖上标识出来,然后采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将空隙处填充完整;如果遇到连续切割砖情况,则应保证切割边线顺直,宜弹线切割,偏差控制在2mm之内。透水砖铺装时应轻拿轻放,后铺的砖应垂直于已铺装好的砖落下,严禁推砖,防止出现积砂现象,顺着平面铺设方式和砖面上图案的方向进行调整,然后采用橡胶锤对砖中间位置进行轻轻敲击,使得透水砖的顶面满足设计高程的要求,透水砖铺装时应时刻采用水平尺对砖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相邻两块透水砖的高差≤2mm,透水砖表面平整度偏差≤5mm。透水砖铺装完成后严禁行人在其上面进行走动,表面应覆盖麻袋进行成品保护,在施工区域设置道路障碍,防止行人和车辆进入。透水砖养护24h后采用细砂进行填缝,确保砖缝填充饱满,然后将砖面上的剩余的细砂清理干净。
结束语
目前,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领域都在探索应用海绵城市工程措施。其中,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构建的关键是如何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道路路面径流污染。其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改变市政道路的下垫面,利用道路绿地的渗水和蓄水功能,针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路面及绿化带开发的一套生态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工程实现了由传统的“点式”排水向“线式与面式”相结合,“蓄滞”与“渗排”相结合的立体排水方式的转换,有效缓解了降雨期间城市路面大量积水问题,保证了市政道路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左金林.透水铺装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0(5):168,173.
[2] 童林伟.透水透气铺装材料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76-77.
[3]曾颖.园林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7(03).
[4]温亚培,高晓茹.园林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分析[J].花卉,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