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卫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水利局 山东省 253100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其也是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小流域的建设和治理。本文在阐述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就小流域基础建设中测量、土石和混凝土工程建设要点展开分析,并突出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工作深层次落实的建议。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小流域建设质量,继而促进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进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策略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步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践行该理念中,应高度重视小流域的建设和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循环利用。
一、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不仅包含了较为完整的科学理论指导,而且涉及较为丰富的建设内容和有效地建设方法。在理论指导层面,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性,要求在任何时候,经济的发展不得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的核心在于水土保持,其要求管控好水土流失,改善生态退化,以此来减少水土资源的浪费。而在小流域建设层面,对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进和利用,要侧重小流域基础环境的治理,并重视小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质量的机制建设,持续 推进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
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基础建设要点
1、项目概况
某小流域总面积约8.5km2,长期以来,受河流两岸林木砍伐、大面积开荒种植的影响,该流域内河道,沟塘淤积严重,不仅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职能发挥,而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程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下,当地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打造小流域生态,实现了流域内水土的有效保持,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2、小流域基础建设要点
小流域基础建设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具体治理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本小流域治理项目精准实施工程测量,然后规范建设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实现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1施工测量
精准化地实施工程测量,认清实地水准点和坐标点,能为水土保护及治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项目测量阶段,系统组建测量班组,对经纬仪、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复核和验算,确保设备本身具有较高准确性,为工程数据的精准测量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测量中,科学设计平面定位、垂直控制、标高控制和沉降观测的放线方案。
在工程平面测量中,采用投影法进行定位测量,测量前先进性图上作业,待审核无误后,通过激光全站仪定位,并依靠DJ2经纬仪复检,实现主控主线的精准侧方和控制。项目垂直控制中,严格按照±0.00以上竖向引测采用外控法的测量方式,并且在施工现场建设内部控制网,内部控制网角度要求精度保持在90°±10°。项目标高测量严格实施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水准测量最大误差闭合差保持在0.5n,n代表环的测站数,而水准点埋设与建筑物的距离需保持在3.0m以上。项目沉降测量中,对于永久水准点的沉降测量,严格按照II等水准测量方法执行,并且在往返测量中,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测站数。值得注意的是,本项目为提升工程测量精度,在测量中增设坐标点及水准点,要求这些点位允许误差符合表1标准[2]。
表1 项目坐标点及水准点允许误差
项目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直线丈量测距两次较差
指标 ±20L ±40n 1/328 1/5000
注:L:水准测量闭合路线长度
2.2土方工程建设要点
土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基础建设的关键内容。项目土方施工中,注重以下要点控制:其一,在土方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地形、地质、水文和地面排水情的系统调查,同时对需要保护的植物和构造物进行标志处理,并规范准备施工材料,做好危险构筑物的加固及排水防渗处理。其二,项目表土清理中,要求将路基用地内的树木砍伐或者移植,施工场地内的垃圾、有机物,按照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草皮和表土要求进行清理,对于用地范围内的树根要完全清理干净。其三,进行土方材料调配的系统管理。要求在施工区域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材料回收堆场,可利用的材料就近对方,其与废料按要求外运到固定点对方。其四,项目土方开挖施工中,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图纸,标记处地界桩、路堑坡顶、边沟、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然后开展开挖施工。开挖土方再利用中,要求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系统开展土方试验,实现土方液限、塑性指数、密度、强度等指标的有效检测。项目采用换填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回填中,按照40cm的要求分层回填砂垫层,病进行逐层碾压。土方填筑严格按照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测记录、路基整修的顺序进行施工,完成施工后,合理选择检测方法进行土方回填质量检测。其中土填料、碎石填料分别采用环刀法及灌砂法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还需由现场监理复检签字。
2.3钢筋工程建设要点
小流域建设钢筋项目施工中,先对钢筋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在材料进场前,分批次进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等指标的检测,在材料使用前,开展材料抗拉、冷弯实验检测,确保材料使用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在材料加工配料中,所有材料需现场加工,加工前,确保钢筋清洁、无锈蚀问题。在具体加工中,对钢筋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等参数进行详细交底,确保这些要素使用符合项目要求。钢筋板扎与安装时项目施工的要点。在钢筋绑扎中,严格按照划线、摆筋、穿箍、绑扎、安放垫块的要求进行施工,要求扎板筋采用顺扣或八字扣的方式对多有相交点进行绑扎,砂浆垫块的间距需保持在1.0m。钢筋安装完毕后,还需进行检查核对,尤其是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确保钢筋钢号、直径、间距正确,钢筋表面清洁。
三、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下小流域建设工作落实建议
1、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小流域的建设及治理应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实际治理中,严格落实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这样能为小流域的治理和保护设定一定的责任主体[3]。值得注意的是,具体治理中,政府部门应对小流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将企业支付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用用于治理工作,以此来完善水土保持的生态体系,预防和杜绝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2、实现治疗与生产结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下小流域建设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生态治理与生产经济活动的协调统一。新时期,在小流域地域经济生产中,应注重绿色生产工艺的推广,如综合利用家畜家禽粪便,推广秸秆还田,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控制土壤污染等。这样能从源头上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继而在小流域形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落实分类治理原则
受地域生产方式差异的影响,其环境污染的类型、程度也有较大不同。基于这一特征,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下小流域建设中,严格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然后因地制宜的开展分类治理,并且在治疗中突出水土保持的主导功能,这样能确保小流域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结论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小流域建设内容,然后系统开展小流域基础建设,并创新工作开展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小流域建设质量,进而将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恒威,肖天祥.浅谈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的思考研究[J].华东科技(综合),2019(3):201-202.
[2]肖娟花,于兴修,马方正,等.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20(3):62-65.
[3]杨之恒,李丹雄,周连兄,等.森林公园中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措施探讨——以北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9(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