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国家为加强转型发展的空间管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活动组织的骨干,城市交通规划面临更深层次的变革和实践。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背景下对城市交通规划变革需求,对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进行创新审视与调整,进一步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发展
引言
国土空间是社会一切活动的载体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在这一背景之下,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都对交通规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新的交通规划变革与实践,就交通规划的设计原理和综合运输运输网络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前的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的阻碍了交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因此,就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的变革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体系、交通规划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交通规划在城乡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纽带,具有协同作用。在交通规划中,交通布局、交通系统建设是城市建设规划的重点,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布局方面,相关部门与人员需严格将重要交通枢纽、廊道等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划。在国家的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要求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要以城市交通分布为基础;交通规划要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相结合。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变革新内容分析
2.1在理念上强化对空间资源的硬性保护和管控
当前我国具备严格的节约用地和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但整体资源仍处于逐渐趋紧的状态。国土资源规划指导意见中强调除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外,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展人为建设活动,进而保证农田布局、质量、面积的稳定性。该指导意见体现出交通规划建设需要向集约化、高质量、高效性发展,将交通保护和发展相互结合,通过正面清单、空间协调的方式在规划工作中避让“三线”区域。此外,在规划交通建设用地时,将实现产业、交通运输、居住等要素相互协调,集中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和开发率。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正向精细化、集约化变革,加大了对空间资源的管控和保护力度。
2.2实现存量和增量并存
增量规划主要是通过扩张类、粗放类交通规划满足建设需求,容易在交通建设区域使用和保障工作中出现持续性不足、缺少地区指标、选址规划指标较少等问题。新时期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规划调整,将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与增量协调并存的方式,同时由设施主导转变为交通政策和组织主导,提高交通效率和存量资源的升级。
2.3通过引入技术转变为定量规划方式
新时期信息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统计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定量预测和分析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对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设计模型和工具存在多样性,如Qgis等系列地理信息系统;微软数据库;人口、经济、就业需求预测的相关模型;PTV、TransCAD等交通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交通规划网络实践平台,提高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交通定量规划。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开展交通规划几点实践建议
3.1建立综合交通规划体制
新的背景之下开咱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首先需要建立综合交通规划体制,通过规划体制来规范综合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当中的地位。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综合交通规划的沟通协调。通过沟通机制来退粳综合交通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综合交通能够和国土空间规划形成紧密的联系,同时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最后,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是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
因此就需要综合交通规划起到城乡之间的协调作用,在展开综合交通规划时,我们需要突破现有的行政责任限制以及综合交通规划的国足空间布局约束等因素,使得城市群城乡之间能够互相连接融为一个整体。
3.2规范规划程序,突出综合交通规划的落地保障
一是通过立法保障综合交通规划的权威性与落地实施。综合交通规划立法应明确综合规划内容,针对规划编审程序、规划内容、评价标准、项目实施等作出规定。
二是做好综合交通规划与建设管理服务的协调统一。树立“规划建设为运营、运营服务为乘客”的理念,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做好规划与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衔接。
三是建立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借鉴国外交通规划经验,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和滚动编制,建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同时处理好动态调整机制程序与规划严肃性的关系。
3.3丰富规划内涵,贯彻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一是综合交通规划中应充分体现综合规划、立体规划的思路,着眼于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在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需求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不同交通方式的通道、枢纽和服务的融合衔接机制,明确综合交通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地位。
二是要以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安全可靠、高品质的交通服务为出发点,重视运输服务相关内容的规划。
三是充分考虑交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规划中预留融合发展业态的需要。
四是处理好综合交通规划与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关系,研究将战略环评和污染分析融入规划方案和测试模型中。
3.4规划方式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交通规划方式已经难以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规划变革要重视规划方式方面的变革。在规划方式方面,传统的规划方式主要是以增量规划为主,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遵循增量与存量优化并存的原则。在存量规划视角下,交通规划需要以满足基本的交通规划需求为基础,但要避免单纯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因为这类粗放型交通规划将会影响交通规划体系的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规划方式要以交通组织、政策指导为主,保障其在此规划方式下能够实现各类存量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逐步提升交通规划的效率与质量,从长远角度考虑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3.5规划层级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要保障交通规划变革的顺利进行,有关的规划部门与人员需在日常的工作中,从区域的实际情况着手,明确规划层级。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在总体上采用的是“五级三类”规划体系总体框架,不同的层级下有着不同的规划要求。比如,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属于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则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与执行,重点关注协调性规划方面的内容;市级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详细执行。与之相对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规划也需要遵循层级性的要求,严格根据不同的层级来执行其规划内容,保障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改革视域下,交通规划在编制对象、内容、管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因此新时期编制城市交通规则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反馈,突出农业、生态、城镇之间的平衡性,进而在资源逐渐趋紧的大环境中,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规划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雪松.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变革与实践[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1):31-36.
[2]李潭峰,郝媛,姚伟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交通规划转型思考[J].交通运输研究,2019,5(6):50-60,84.
[3]彭佳,俞梦骁,杨涛.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背景下的片区交通影响评价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