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邓新丽
[导读]

邓新丽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中心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04-0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听到任课教师反映班里的学困生实在让人感到头疼。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由于学困生本身缺点比较多,所以他们往往听到最多的就是批评,看到最多的就是冷眼……正因如此,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爱。下面我就班主任如何关爱并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爱,点燃学困生的希望
        关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教育更是充满着爱的事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还不够,还要真心地关爱学生。教师只有真心地关爱学困生,才能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困生大都有着自卑心理,他们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不够聪明。我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在学习上还算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上不去,久而久之便越来越自卑,认为自己笨,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不愿与老师、其他同学多交流。为了使他走出自卑的阴影,点燃他的学习热情,首先,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让他认可、接受、亲近老师。早上到校了,我温和地问一声:“吃饭了吗?”天气冷了,我关切地对他说:“天气冷了,穿厚点。”有时放学后,我顺路把他送回家。就这样,他逐渐消除了对笔者的戒备心理,敢于主动亲近笔者了。其次,针对他学习信心不足的情况,我在上课时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时常在课堂上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他的学习信心。就这样,他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心理思维通常都很简单,就是单纯地认为“因为老师爱我,所以我爱他,我要认真对待他上的课。”因此,班主任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先从关爱学困生开始做起吧,爱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二、转变观念克服错误偏见
        要使学困生转化,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偏见要改变。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形成了只要成绩差就是差生的思维模式。他们以分数划线而决定亲疏,以成绩取人而厚此薄彼。错误地认为学困生是不可调教的朽木,把学困生打入另册。有的长期歧视、冷落,上课从来不提问,表扬从来没有份;有的隔离、孤立他们,明令不许其他学生与其搭讪,把座位调到教室的最后排;有的进行惩罚(罚作业、罚打扫卫生)、体罚;有的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小题大做,刁难他们,以赶出班级而后快。这些恶劣的现象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摧残了学生的身心,直接导致了学生成绩的急剧下降,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自卑、自暴、自弃,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用爱心温暖学困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学困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们,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充满着热情。
        四、要走进学困生的心里,关爱为先,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思想和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学困生改变的基础。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更要掌握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技巧,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困惑,因势利导,让学困生对班主任萌生钦佩、信任之情。对学困生更要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切忌讲大话空话,更不能挖苦讥讽。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赞赏的闪光点,对学困生更要多一些欣赏、信任和关心,让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爱应发自内心,落实在细节,但不能没有原则。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设立进步奖、最美劳动者、阳光少年、最佳课堂表现等各种量身定做的奖项,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困生成长的动力源
        在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困生成长的素质,把学困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必须从小培养、但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爱动手、会动脑,特别是沦为“学困生”的建档立卡户的孩子,要多跟他们讲当前国家的好政策,国家对他们家庭及他们学习的帮助和关爱,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待到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时,国家对他们优惠的分工政策及就业政策,作为他们的学习动力来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使他们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另外,通过兴趣引导,促进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为了提高交流讨论活动的质量,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任重而道远,要有一个逐步培养、长期形成的过程,听课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持之以恒,对症下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找准他们差的原因,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耐心地给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能让学困生无所适从,差上加差。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定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