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勤民1于见丽2
1.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0
2.烟台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在做好苗木检验检疫的前提下,采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减轻林木病虫危害程度,提高造林成效。
关键词:园林规划;林木病虫害;防治
1 园林规划建设中的林木病虫害概述
林木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林木的种类不同病虫害也不同。此外,在具体植物栽培的过程中,园林区内的植物生存环境会发生变化,改变原有的林木生长环境,从而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也会使一些虫害发生变异。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林木病虫害的结构比较复杂,加之在绿化过程中需要应用灌木、草坪和花卉等搭配植物,这给病虫害的出现和繁殖提供了温床,导致防治的时间长、难度大。人工培育植物具有抗逆性较差的特点,加之受到外界的土壤条件和空气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防治难度比较大,短期内不能看到显著的成效。此外,在园林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林木病虫害的防护难度比较大,也存在着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的问题,在防治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比较单一,尤其是植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导致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直接影响我国园林规划建设。
2 园林规划建设中林木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病虫害逐渐加剧,危害严重。因为园林绿化中的林木品种比较多,对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不同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不同病虫害的侵袭。此外,有些林木对自然环境的生长要求比较高,抗病虫害的能力比较差,如果遇到病虫害侵袭的话,很容易导致整个植被受到影响,影响园林绿化的质量。其次,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防治难度加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和化学化工技术在不断进步,许多技术应用在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其中化学防治技术可能会使病虫害产生抗体,长期使用造成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但是有些地区还是沿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没有结合病虫害的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导致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增加。为此,应该结合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分析病虫害的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防治意识不强。在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有一些外来的病虫害对树种的危害比较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外来的病虫害就成为防治的关键和重点。为了避免病虫害的蔓延,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对病害的防治,研究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可以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园林规划建设中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优先利用乡土绿化树种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树种选择非常的关键,如果选择外来的树种,可能会增加种植成本,或者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幼苗的死亡,最主要的是造成林木的抗病能力减弱。首先,外来树种可能携带新的病虫害,在本地种植不仅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也会降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外来树种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如果受到病虫害侵袭的话,防治比较困难。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文文化和生态系统的因素,同时还应该考虑树种的因素。
应该坚持优先选择本土树种的原则,尽量少选择外来树种,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增加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如果一定要引进外来树种,在引进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保证引进的树种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的干扰,同时引进树种的抗病能力比较强,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2 科学规划园林植物配置
在园林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搭配植物的配置,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也会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如果植物搭配不科学的话,会给病原菌提供宿主,导致林木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全面的考虑,需要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林木的生长,然后选择合理的搭配植物,还应该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可以搭配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和草本等植物。此外,选择具体的树种搭配之后,还应该科学地控制种植的密度和居留配置,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生长空间,在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在进行园林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宏观的规划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园林的面积和地形等因素,考虑到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园林绿化工作不会对当地的花草和树木造成太多的影响。
3.3 合理的建设植物间的微环境
植物间的微环境对促进植物的生长非常的关键,只有适合的植物微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能提高植物的品种和抗病能力。如果植物的微环境受到破坏,可能会增加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的微环境就是以林木规划设计为基础,在保证植物生长空间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空间、阳光和养分等,任何一项微环境不符合条件,都将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导致树木病虫害的患病的概率增加。影响植物微环境的因素有多种,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个方面,保证植物的微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4 充分运用园林技术
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技术非常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技术能够提高林木的病虫害防治能力,为此,应该选择适合的苗木栽培植物,重视对土壤的消毒管理,为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选择抗病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保证树种能够培育出壮苗,在移栽之后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再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设计规划阶段应该对常见的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进而在具体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能够为病虫害的天敌良好的生长条件,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保证园林的绿化效果。
3.5 利用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防治病虫害。
(1)苏云金杆菌对松毛虫、毒蛾、刺蛾等多种害虫的幼虫有毒杀能力,且有杀卵作用,菌剂农药进入害虫体内后,使害虫感染失去生活能力而死亡。(2)白僵菌可用于防治蛴螬、介壳虫、白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白僵菌是一种高效生物杀虫剂,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体壁接触感染杀死害虫,白僵菌的分生孢子附着于害虫体的皮肤或口腔黏膜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发芽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体和分泌物,使害虫僵化死亡。(3)多角体病毒可防治舞毒蛾、松尺蠖、松毛虫等多种食叶害虫,病毒经口或伤口感染,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进入体腔,侵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增殖,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死亡。(4)病菌有扩散和重复感染的能力,如受感染的死虫还可再利用,将死虫在水中揉搓后,加水稀释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可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如使用白粉寄生菌来控制锈病、白粉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林草措施[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管延瑞,吕继春.林木保护的几项措施[J].北京农业,2015(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