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梁高平
[导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就业、稳增长、改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信银行南宁分行
        摘要: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就业、稳增长、改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深受融资难问题的困扰。文章从分析现有绿色金融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维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绿色发展
        引言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快改造中小企业,促使其加速发展,对于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彻底改变企业落后面貌有着重要的意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现代金融的作用,意义重大。
        1绿色金融工具
        1.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通过利率优惠、利率补贴等信贷工具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金融资本向绿色应用领域流入,达到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支持的目的。绿色信贷产品作为绿色信贷的主要实现方式,通过验证资金的需求方是否符合绿色信贷标准这一条件,从而来赋予信贷资本以“绿色化”的特征,从而实现绿色资本的供给。绿色信贷通过一系列优惠手段激发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促进其健康发展。2007年,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在此后的10年间,绿色信贷余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从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截至到2018年末余额达到8.23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已经处于主导地位。
        1.2绿色债券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将绿色信贷定义成“为有效环境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国际则本市场协会制定的《绿色债券准则》将绿色债券定义为为具有环境可持续收益的项目筹集资金的一种工具。由此可见,绿色债券是具有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提供资金的一项专门融资工具。绿色债券具有信用评级高、融资效率好等一些优点,为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指南《绿色金融债券公告》和明确绿色项目范围的《券支持项绿色债目目录》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18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
        1.3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是一种应用市场化手段来实现环境风险分担、保障和补偿的制度性安排,通过采取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保障的方式,立足社会视角,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够确保环境污染行为所产生的负外部影响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防止中小企业在支付环境损失费用时有造成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绿色保险起步晚,现在还是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2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行业交错,跨行业危机
        对于我国金融发展初期,传统的金融机构都是典型的分业经营模式,这本就是为了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金融不得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尤其是当下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混业经营的状况已经逐步开始凸显,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急剧发展。近几年,类似的案例也逐渐增多,例如众多中小企业借助发展为由,通过平台发放高收益率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然后这种融资最终却沦为了没有法制的非法集资,这不仅给很多个体参与者造成了生活困扰,给同样在发展起点的中小企业也带来了重重麻烦。
        2.2绿色金融政策机制尚未完善
        首先,绿色金融发展观念不足。绿色金融相关项目有着成本高且短时间内效益不明显的弊端,难以获得区域政府支持,同时,因绿色GDP于政绩考核体系当中并不具有较高权重,各区域传统的政绩观亦难以获得本质上的转变,致使我国各区域缺乏绿色金融发展观念。其次,绿色金融领域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绿色金融所涉及的监管工作涵盖金融监管单位对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顾客的事后监管。其一,因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尚处在探索初期,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与政策体系仍需健全,并且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数据的不对称与产品制度模糊等问题,亦造成绿色监管工作存在诸多盲区,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相应监管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其二,因绿色金融有关信息披露以及事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建立,部分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短期收益,从而存在盲目降低绿色金融顾客监管要求的风险。
        2.3绿色金融标准还未达到统一
        一方面,国内现存金融产品标准与国内现行绿色金融领域信息披露标准,还未生成统一化的标准系统,且绿色证券在环境披露标准与产品标准当中存在多个方向,相应标准体系当中不仅存在着交叉性标准,亦存在互相不兼容标准。虽然我国现阶段在绿色债券与绿色信贷业务领域获得快速发展,但因有关产品项目标准定位不明确以及披露信息欠缺等因素影响,较易造成绿色金融发生漂绿问题,从而对我国绿色业务长足、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现行标准当中仅涵盖绿色债券与绿色金融两种产品,尽管现行标准已充分覆盖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相关产品,但国内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绿色基金与绿色保险等相关产品发展规模正持续扩大,现阶段国内单一化的绿色金融标准系统已与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脱节。

同时,针对金融产品创新,虽然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人士的经费投入,但是绿色项目的界定指标模糊,基于金融机构视角考虑,金融机构为提高自身利益而降低相应标准,为不属于绿色金融标准的项目留有操作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4绿色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的规模相比,绿色资本供给仍然较难与之匹配。在一种经济关系中,如果甲方比乙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导致交易信息出现不对称。同时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与优质中小企业、优质项目间无法得到有效对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处于被动地位,属于信息不透明的一方,所以各大金融机构为了其自身的风险防范,不给这类企业给与贷款。国内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的标准、资金用途规定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内绿债市场的混乱,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国内绿色保险主要是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单一,覆盖面不足。保险公司在该领域缺乏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而言,社会公众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明显不够。
        3政策建议
        3.1公众应该培养绿色金融意识。
        一是研究部门应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绿色金融的学科前沿,寻找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各类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二是金融部门应该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金融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充分应用融媒体的传播功能,普及绿色金融的基础知识、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大众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度,引导大众转变消费观念,树立起绿色消费的理念。
        3.2构建标准化的绿色金融体系
        伴随国家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持续健全,以及金融产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统一化的标准是现阶段绿色金融体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基于五大试验区实际发展现状,筛选整合现行标准,以市场中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现状为基准,逐渐健全绿色金融相应标准体系,同时合理定位绿色项目与绿色产业,构建统一化的绿色金融项目清单,以此匹配现行国际水准的绿色金融行业认证体系,推动国家绿色金融趋于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次,对于金融机构面向投融资的风险管理标准与环境审核评估标准进行统一化界定,保证该标准可全面覆盖绿色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的全过程,这一标准主要涵盖项目前期筹备、项目审批、执行审核以及监测监管。除此之外,践行行业标准针对性管理,以行业技术特征为基准拟定风险管理标准、环境风险预估与实践操作引导,使风险管理与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实现定量化,从而顺应国家当下绿色金融发展脚步,为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创新提供支持。
        3.3金融机构应提高绿色金融水平
        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的实际推动者与积极参与者,其绿色实践的水平代表着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高度,所以金融机构应该更加重视绿色理念的创新、开拓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丰富绿色金融的深刻内涵机理。一是应该加快创新完善绿色金融工具,发展丰富我国现有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投放,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金融机构应该设立绿色贷款快速通道,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扩大绿色信贷的有效市场供应。三是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区域差异,为金融机构的职员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提高其绿色金融水平,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4积极推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在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方面,应在发挥国内现存信贷产品优越性的前提下,以下述四个维度展开产品创新:首先,基于供应链金融维度创新绿色产品。把绿色金融体系相应标准和供应链金融商品充分结合,经过和国家环保部门的协作弥补相应标准欠缺的弊端,进而确保绿色供应链中的金融产品与业务实现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可借助科技金融,全方位掌控绿色供应链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和不同情境中的特征信息,进而全面了解供应链金融多元化需求,推动绿色供应链相应金融产品实现实时化与信息化发展。其次,基于消费信贷维度创新绿色产品。第一,应推行绿色房贷。构建绿色建筑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满足国家绿色建筑指标的住宅供给低费率与优惠利率。第二,融合当代社会群众消费需要,推行低碳汽车、绿色家电与新能源车等领域的新型贷款。再次,基于碳排放市场维度创新绿色产品。可按照市场交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与创新行业绿色信贷,如配额担保贷款、承购合同保函以及碳交付保函等。最后,基于抵押品维度创新绿色产品。其一应创办绿色担保基金,构建绿色信贷联动和绿色保险体系。其二应探究环保技术专利、政府补贴账户以及绿色特许经营等质押贷款。
        结语
        从本文的内容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发现,绿色金融的高速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发挥了充分而有效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无论是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对于我国企业发展的支柱、占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曹倩.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03):46-52.
        [2]刘旺霞,陈先五,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8,37(03):169-174.
        [3]周婷,宋锦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9,(01):135-136.
        [4]邵传林,张丽.创新驱动视域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因、困局与实现路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1-12.
        [5]吕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